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奶牛市场规模现状 2022奶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2022年9月7日 FangManTao来源:百度 1434 95
  • 繁体

目前,全国奶类需求每年5500万吨,五年后至少是6000万吨以上,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 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 也就是说按照目标要求,到2025年,牛奶产量需要增加约1000万吨,年均增加约200万吨,艰巨的

奶牛市场规模现状

2022年一季度,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内的大乳企仍然以液态奶等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蒙牛、伊利等品牌更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随着液态奶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升级已经成为液态奶的主要话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发展,连续出台多部文件促进奶业振兴,并产生实效。据测算,2021 年奶类产量估计为3 777 万t(目前中国国家统计局仅公布了2021 年牛奶产量3 683 万t,2021 年全年奶类产量按照2020 年牛奶占奶类总产量97.5% 的比重推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牛奶产量3 683 万t,较上年增长7.1%。

当前,我国奶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奶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奶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奶类产量3530万吨,同比增长7%,奶类产品产量和增长率均为“十三五”期间增长最快。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

当前,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越高,奶价波动越小。2019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4.0%。中国原料奶供应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奶牛养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奶牛养殖产业链上游是各类饲料和冻精,中游是具体的养殖部分,下游主要是奶牛生产的牛奶的具体应用,按照液态奶和干乳制品分类可制成鲜奶、酸奶、奶粉、奶油、奶酪等。2020年奶牛市场规模达到约为1500亿元左右。

奶牛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奶类需求每年5500万吨,五年后至少是6000万吨以上,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 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 也就是说按照目标要求,到2025年,牛奶产量需要增加约1000万吨,年均增加约200万吨,艰巨的任务,要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加倍努力。

“舌尖上”的安全责任重大,而奶业的产业链长、环节多,涉及到饲料的生产到奶牛的育种和喂养,乳制品的加工、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引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奶牛养殖作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环节,如何有效地促进养殖者安全养殖,保障高质量、营养全面的原料奶供给,是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面临的较为严峻的挑战。想要了解更多的奶牛市场行业信息,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查阅最新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及分析情况。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一百多块钱什么酒好喝,100左右好评最高的白酒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斗酒、绘画、欢送会等。因为酒,成了事也坏了事。 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 职业教育市场分析2022

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教育部日前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新版《简介》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

保时捷最快将于九月底上市 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2022

保时捷最快将于九月底上市据豪华超跑品牌保时捷(Porsche)网站消息,全球汽车巨头德国大众集团(Volkswagen AG)5日...

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能源产业市场调研2022

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装机容量及能源占比不断上升。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全国...

2022年观光农业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一、农业观光概述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

中国金融行业市场调研:全球融投资资产价格总体上涨

近年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融合作的深入推进,未来数字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