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糖果行业市场多大?糖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2023

随着消费升级,传统食品越来越带有健康属性,糖果也开始朝着健康化的方向升级。就目前看来,整个糖果行业试图在功能、素食营养、减糖等创意中寻找新的突破点,这也成为糖果行业创新趋势最为关键的一环。

糖果行业市场多大?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小吃。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糖果可分为硬质糖果、硬质夹心糖果、乳脂糖果、凝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充气糖果和压片糖果等。

随着消费升级,传统食品越来越带有健康属性,糖果也开始朝着健康化的方向升级。就目前看来,整个糖果行业试图在功能、素食营养、减糖等创意中寻找新的突破点,这也成为糖果行业创新趋势最为关键的一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糖果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糖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

糖果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糖、淀粉、乳制品等原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中游主要为糖果生产,产品包括硬质糖果、硬质夹心糖、乳脂糖果、凝胶糖果等;行业下游为销售环节,通过如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最终销往终端消费者。

糖果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两大支柱零食产业之一,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潜力市场份额不断扩张。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糖果生产国和销售国,糖果行业也已成为休闲食品行业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

2021年中国糖果产量301.32万吨,同比下降2.36%。从产量分布看,中国糖果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湖北、上海和四川等地。2021年福建糖果产量为90.3万吨,广东糖果产量66.2万吨,湖北糖果产量32.6万吨,上海糖果产量20.3万吨,四川糖果产量17.9万吨。

中国糖果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在糖果市场上,已形成诸如箭牌、德芙、华纳、吉百利、阿尔卑斯、徐福记、金帝、金丝猴、雅客、大白兔、喔喔、马大姐、韩世、金冠、黎祥等一批强势品牌,各品牌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都占有一定优势。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品牌在我国糖果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玛氏、雀巢、阿尔卑斯、亿滋国际和费列罗,而且国产品牌徐福记、金丝猴也相继被外资企业雀巢、好时收购。长期以来,我国糖果产业因为缺乏创新,品牌化不足且营销手段之后等,一直被外资超越。

我国糖果领域国内上市企业不多,品牌上以国外品牌为主。从上市的糖果企业看,来伊份和良品铺子各有优势。从门店数量看,来伊份门店数量多于良品铺子。从营业收入看良品铺子营业收入高于伊份门。

截至2021年年底,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60余家生产企业,年产量超3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并且仍以较快速度在不断增长。

糖是糖果产业链上游重要原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糖料产量为11454.45万吨,产量同比减少。

2022 年,全球糖果行业中,不凡帝范梅勒公司市占率最大,占比 5.5%,其次为 Haribo GmbH & Co KG,市占率为 5.1%。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糖果行业排名前十五的企业中,有两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为广东思创集团与旺旺,市占率分别为 1% 与 0.9%。

在国内糖果行业发展扩张之时,国际上保健型、低糖型、趣味型和生态型等各种类型的糖果有加快步伐集体进攻我国高端糖果市场之势。与之相比,我国糖果市场的产品却显得很单一,在国外企业紧逼和国内企业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糖果行业产品开发阻力重重。

国内糖果企业的竞争主要停留在价格层面上,对新领域的开发与外资相比明显不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妨碍了国内糖果企业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使其利润远不及国外品牌,国内品牌的主战场也被逼下沉到了二三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的全球年人均消费量为3公斤左右,而我国只有0.7公斤,因此我国糖果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企业的突围应该重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不断丰富产品品种。

我国糖果行业面临小产品、大市场的需求格局,糖果生产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品更新、优胜劣汰、企业重组的阶段。随着糖果类食品的市场运作由产品竞争向市场营销的转变完成,糖果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2022年,全球糖果行业中,不凡帝范梅勒公司市占率最大,占比5.5%,其次为Haribo GmbH & Co KG,市占率为5.1%。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糖果行业排名前十五的企业中,有两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为广东思创集团与旺旺,市占率分别为1%与0.9%。

糖果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近年相关政策仍以大食品行业为主,2017年《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2019年《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2021年《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等均从食品行业的角度对科技、融资支持、食品安全提供政策指导,而针对糖果细分行业政策意见较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逐步发展,食品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多样化转变。

过量食糖可以加重肥胖并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因此国家从上到下倡导减糖,这也给糖果企业带来了启示。在消费者更为重视健康的趋势下,糖果企业纷纷聚焦低脂健康,减少糖分含量,甚至推广“无糖”糖果。

现阶段糖果企业并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糖”,但是也在顺应“减糖”趋势做出改变。与“减糖”相对应的便是增加糖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乳制品、粟麦,花生、生姜等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原料被应用到糖果的生产制造中。

2021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首次将属于食品形态的凝胶糖果纳入了保健食品备案剂型。如今,功能性软糖等新型保健食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场景体验,同时也为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健康方面,无(低)糖、0脂、低卡等关键词的搜索人群和渗透率明显提高,80%-90%的高浓度黑巧克力销售份额逐年递增,“每日黑巧”通过“无糖健康”这一理念的逆袭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后越来越多的品牌相继推出高浓黑巧系列产品,用以适应当前主流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并在在口味的丰富上面,消费者早已不满足单纯的“甜”,如何获取有别于以往的口感体验或者在一口中品尝到更多味道成为了当下消费者给出的命题。新一代消费者所独具时代特点的审美和健康理念将改变或重塑整个巧克力市场,把握机遇,未来国产中低端市场有望涌现出更多的新概念产品和新玩家。

在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的情况下,我国人均糖果消费量逐年降低,传统糖果市场发展空间有限,本土企业需重视自身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糖果产品,挖掘市场潜力。

市场对低糖、无糖、高膳食纤维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不断升温,优化产品是未来食品和饮料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资本扩张无疑十分必要。在快速的资本积聚中,企业兼并重组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在国际化的企业兼并重组趋势下,如何借企业兼并重组的东风,打造我国企业的航空母舰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兼并重组对我国企业明晰产权,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意义重大。

想要了解更多糖果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糖果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内企业并购重组政策及规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操作策略、糖果行业兼并重组动因、糖果企业兼并重组风险及对策建议,最后对糖果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策略、融资渠道选择提出相关建议,是企业了解行业并购重组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进口奶粉行业市场分析 2023年进口奶粉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

奶粉行业市场多大?奶粉是将动物奶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它适宜保存。奶粉是以新鲜牛奶或羊奶为原料,用冷冻或加热的6...

香薰行业市场格局 香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分析202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提升,国内居民对于生活方式的观念发生改变,香薰作为能够调节情绪,提升生活水...

代餐食品市场竞争分析2023

代餐食品行业市场多大?近年来,一些主打低热量、高营养的代餐食品悄然走红。市场上的代餐食品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大2...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新机遇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2023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在哪?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被定义为能够模拟与人类大脑相关联的认知智能行为的“...

2023年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市场规模分析

小额贷款行业市场多大?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由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成员共同投资,通过借贷、放贷等形式,组成以经营2...

2023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资管新规逐渐落地,银行理财行业也向好发展。最近,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数...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