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这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为相似。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离,穿越电解液和隔膜,最终嵌入负极,使负极处于富钠状态;而在放电时,过程则恰好相反。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这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为相似。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离,穿越电解液和隔膜,最终嵌入负极,使负极处于富钠状态;而在放电时,过程则恰好相反。
钠离子电池大致分为两类:高温钠离子电池和室温钠离子电池。高温钠电池采用具有钠离子导电性能的陶瓷电解质作为隔膜,以金属钠或钠的化合物为活性物质。其中,钠硫电池和钠-氯化钠电池是高温钠离子电池的代表。而常温钠离子电池则包括水系钠离子电池和溶剂系钠离子电池。目前,已开始小批量应用的主要是常温钠离子电池,尤其是溶剂系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低速交通工具、大规模储能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自身特性紧密相关。虽然目前钠离子电池在某些方面还不及三元锂电池,但其性能已经能够与磷酸铁锂电池的120-200wh/kg和铅酸电池的35-45wh/kg相重叠,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在充电速度方面,钠离子电池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仅需10分钟即可充满,而三元锂电池则需要至少40分钟。这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充电效率和能量密度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
钠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分析
钠离子电池的上游产业链涵盖了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核心组件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构造与特性对电池的整体储钠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下游应用领域,钠离子电池在电力储存方面的应用正迅速拓展,不仅覆盖了汽车和工业领域,还延伸至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等多个最终用途行业。尤其在电气和电子领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对钠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钠离子电池中,碳酸钠(纯碱)作为正极材料的添加剂,对提升电池放电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碳酸钠的加入可以增加正极材料中的钠离子储存容量,进而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纯碱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多个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光伏玻璃、食品、日化以及冶金等。近年来,中国纯碱行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产量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纯碱产量达到了2920.2万吨,进口量为11.4万吨,出口量为205.5万吨,全年需求量为2726.1万吨。
此外,钠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使其在电动车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电动车,也称为电驱车,主要依靠电力驱动。常见的电动车类型包括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它们通过车辆的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调节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电动两轮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使用到大范围普及的发展历程,如今其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我国电动车产量从2017年的4278.04万辆增长至7330.8万辆,需求量也从2017年的3305.84万辆增长至5702万辆。
钠离子电池的需求主要源自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迅猛进步,钠离子电池领域正快速崛起。2023年,全球对钠离子电池的需求达到4.8GWh。目前,钠离子电池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但随着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其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低20%以上,这将为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相关统计,2021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5.28亿美元,而2022年则增长至约5.49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因新能源市场的迅速扩张,已成为钠离子电池相关产品的最大应用市场。钠离子和锂离子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钠电和锂电在原理上相似。然而,钠离子电池能否实现规模化量产,关键在于其能否成功降低成本。目前,主流的钠电池负极材料是硬碳,而钠电正极的成本占比仅为26%,远低于锂电正极的43%。同时,负极成本占比的提升也使其在成本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钠离子电池在特定领域有望成为电化学储能的重要补充,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截至2022年底,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的产能为2GWh。根据目前行业企业的产能规划和投资建设情况, 2023年底,行业产能达39GWh左右,而到2029年底,国内产能有望增长至320GWh。这表明钠离子电池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钠离子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尽管锂电池因其卓越性能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碳酸锂价格的急剧上涨已使锂电池成本显著增加,对产业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众多企业正积极探索新材料体系的突破。其中,钠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出色的安全性能和丰富的原料储备,自2010年以来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钠离子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全球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企业包括英国的FARADION公司、法国的NAIADES计划团体、美国的NatronEnergy公司、日本的岸田化学、丰田、松下、三菱化学,以及我国的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等。
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有着明确的三大战略发展方向。首先,他们致力于通过“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其次,他们希望以“动力电池+新能源车”为核心,实现对移动式化石能源的替代,从而摆脱交通出行领域对石油的依赖。最后,宁德时代还注重“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以提供可持续、可普及、可信赖的能量来源。
在研发方面,宁德时代已经成功开发出了高稳定性正极材料、长寿命负极材料以及高安全电解液等高性能材料,并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2022年,他们的动力电池系统营业收入达到了2365.93亿元,同比增长158.60%。然而,动力电池系统的营业成本也相应增加,达到了1959.65亿元,同比增长158.60%。尽管如此,他们的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仍保持在17.17%,虽然较2021年下降了4.83个百分点。
了解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同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4-2029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钠离子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就是为了解行情、分析环境提供依据,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
查看详情
氢氧化锂,呈现出白色结晶性粉末的形态。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拥有出色的水溶性,同时微溶于乙醇。由于具有强碱性,氢...
平板电脑行业近年来持续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多个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在近年来保持增长趋...
车联网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行业,汇集了汽车制造、电子科技、信息通讯及道路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和优势,正在...
海南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回流,重点打造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肿瘤、罕见病、医美等特色优...
截至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已达1.2万亿,背后是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兴趣爱好所提供的强大支撑。户外运动早已不是2...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地方特产涵盖农林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不仅是某一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历...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