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2023我国高技术船舶订单情况与发展趋势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报告,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5%、49.8%和42.8%,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高技术船舶是采用各种高技术、特种技术和尖端技术而设计制造的各种类型船舶的总称。以具有世界船舶先进技术水平、特殊技术性能和高附加值为基本特点,属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新型船舶和未来型船舶。高技术船舶一般可分为6类:①大型油船和原油/散货/矿石运输船。②液化气船,可分为液化石油气船和液化天然气船两大类。③化学品运输船。④大型集装箱船及新型无舱盖集装箱船。⑤大型豪华旅游船及大型客/车滚装渡船。⑥高速船舶,包括高速单体船、高速双体船、水翼船、气垫船、小水线面双体船及地效翼船等。

2023我国高技术船舶订单情况与发展趋势

我国造船业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LNG(液化天然气)、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型订单激增,主流造船厂手持订单普遍维持到2027年左右。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报告,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5%、49.8%和42.8%,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以我国首艘大型邮轮为例,全船需要136个系统、2500万个零件、4200公里电缆,是一项复杂工程。过去,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力量薄弱,在高技术和特殊用途船型方面存在不少空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船舶工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端海工装备、船舶核心配套装备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更重要的是,我国船舶工业已形成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给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船舶产品谱系和总装配套体系、最大规模的船舶生产建造能力,还拥有科研、人力等优势,但必须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有新作为、大作为。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突破了建造难度,还在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有所创新。比如,首次采用气泡减阻系统,全年可减少碳排放6000多吨;首次采用轴带发电机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造船业不仅要积极抢占市场份额,还要主动转型升级,逐步提升订单中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比例。

建大坞、造大船,让中国制造的船舶航行世界各大洋,是几代中国造船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时下,从环渤海湾、长江口再到珠江口,我国已经形成一系列造船基地;从万米载人深潜器勇闯海底,到极地破冰科考船建成交付,再到国产航母入列,中国船舶正向着更远更深的海洋进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们定能加快建成世界造船强国,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高技术船舶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中国海油1月19日发布消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深圳盐田港完成首船保税加注,标志着中国海油具备提供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加注服务能力,拉开其打造国际船舶LNG加注中心、构建全球LNG加注网络的序幕。

“海洋石油301”是当前全球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可装载3万立方米LNG,能一次性满足两艘最大型LNG动力船舶的加注需求。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公司副总经理张振翔介绍说,此次受注船为全球最大LNG动力集装箱船法国“达飞协和号”,加注历时5个小时,总加注量约6000立方米。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与传统船用燃油相比,可实现硫氧化物零排放、二氧化碳减排25%,尤其适合国际远洋船舶运能大、运距长的需求。

据行业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订购采用替代燃料的船舶总数为275艘(不包括电池动力船舶),其中LNG燃料船舶为222艘,占总订单数量的81%,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截至去年底,全球在运营及订单LNG燃料船舶已达876艘,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继续提升。根据当前市场发展趋势,预计2024-2025年国际船舶LNG加注市场需求将迎爆发式增长。

据悉,除了已投用的“海洋石油301”船外,中国海油目前正着手再建两艘LNG加注船,加快打造中国LNG自主加注船队,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海南建设国际船舶LNG加注中心。而“海洋石油301”船在深圳盐田港完成首船加注后,2023年还计划推动在宁波港、广州港实施国际船舶LNG加注,同时在海口港、天津港等港口筹备国际加注业务。

2022年,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造船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态势。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取得了大型LNG运输船经营承接工作的重大突破。据统计,中国船舶集团2022年全年累计签约大型LNG运输船订单达49艘,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订单总量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不足7%跃升至2022年的近30%,形成了与韩国三大船企并驾齐驱的LNG运输船建造市场新格局。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订单结构呈多元化,首次实现了与多家国际重要客户的合作,彰显了我国船舶工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劲的市场影响力。

LNG运输船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2022年是中国船舶集团迁驻上海的第一个完整年。中国船舶集团积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一带一路”沿线能源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为全面贯彻“造船强国”战略,实现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船舶集团自2020年伊始,准确预判市场趋势,果断启动大型LNG运输船承建能力提升工程,决定让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大型LNG运输船建造领域,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两地、三厂、双型”的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布局,并明确了未来大型LNG运输船产能规划目标和发展路径。

同时,中国船舶集团成立民船重大项目办公室,进一步加大对大型LNG运输船等重大项目的顶层策划和协调推进力度,组建集团层面大型LNG运输船专家组开展船型研发、建造技术、能力建设、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指导与咨询,加快推进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提升,为市场拓展提供强力支撑。充分发挥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业务营销主平台、主渠道的独特作用,联合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大连造船3家总装厂组建大型LNG运输船市场开拓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向潜在客户宣传中国船舶集团提升大型LNG运输船产能有关工作部署,重点争取战略性客户和积极拓展油气领域实力雄厚客户,全力以赴推进大型LNG运输船市场经营开拓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船舶集团大型LNG运输船经营承接迎来了“大丰收”。其中,沪东中华在2022年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单笔LNG运输船订单最大金额纪录,江南造船和大连造船在实现首单突破之后,也迎来了后续批量订单。

在推进江南造船首单突破过程中,中国船舶集团市场开拓团队选择了既是LNG贸易商也是江南造船老客户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作为突破方向,通过从营销船东到营销LNG贸易商的思路创新,不仅解决了租约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合作基础问题。

沪东中华方面则在项目早期及时介入,有的放矢引导租家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海油、新奥能源等国内LNG运输船项目中,开创了与租家深度合作绑定的先例,创造了LNG运输船“国轮国造”合作共赢的典范。

当然,不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吸引客户的最关键因素始终是技术实力。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沪东中华成功研发推出了最新款“G5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该型船在与日、韩多家船厂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成功中标卡塔尔能源LNG项目,同时也为后续批量订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沪东中华高度重视LNG运输船核心配套产品及材料的自主化研发,在相关项目推进过程中,推出了首次使用国产殷瓦钢作为货物围护系统材料的船型。

考虑到江南造船与大连造船首次进入大型LNG运输船建造领域,中国船舶集团从LNG产业链角度出发,决定选择采用与2家船厂已拥有多年合作经验的法国GTT公司的Mark III薄膜型货物围护系统,以相对成熟船型降低初期投入,缩短建造周期,同时,在船型设计过程中融入最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包括全球LNG岸站兼容性模拟分析、最新的主机排放控制系统、空气润滑减阻等新概念。正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江南造船和大连造船得以成功接获首单和后续批量订单。

2022年,中国船舶集团抢抓市场机遇,实现了大型LNG运输船经营承接的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大型LNG运输船建造“三足鼎立”的崭新局面,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船型产品结构,增强了全球大型LNG运输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为我国提升LNG自主运输能力,实现关键供应链自主可控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推进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建设的同时,为实现中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23-2028年高技术船舶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23工业设计行业市场容量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工业设计具有高知识性、高创新性、高附加值等特征,是产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是展现一个企业创新能力和...

石油通信行业现状 2023石油通信市场发展报告分析

石油通信行业市场现状如何?石油通信可分为VSAT通讯网络、TETRA通讯网络、蜂窝通信网、基于光纤的通信网络、微波通讯网...

中国原木进口情况现状分析 2023原木行业投资风险研究分析

中国原木主要进口来源国供给安全性低、进口风险大,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中也存在供给安全性较低的国家。因此,通过调整...

行业调研 冲压模具行业发展格局及现状分析2023

冲压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如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产品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尤其在小批量2...

2023全球及中国碳中和战略深度调研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

2023钛合金行业发展前景及钛合金市场情况分析

钛合金行业市场现状如何?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钛材消费占比显著低于全球水平,钛材消费有高端化趋势。据 《2020年中国钛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