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打破国外材料垄断 成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新钢铁脊梁 钢铁行业市场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李波 2023年3月9日 来源: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327 14
  • 繁体

我国连续27年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无处不在的钢铁材料已经支撑起了我们工业梦想的坚实框架,未来,我们需要精雕细琢,将它锤炼、编织得更厚实、更细密、更坚韧、更高端,创造更大的附加值。

我国连续27年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无处不在的钢铁材料已经支撑起了我们工业梦想的坚实框架,未来,我们需要精雕细琢,将它锤炼、编织得更厚实、更细密、更坚韧、更高端,创造更大的附加值。

中国宝武集团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有十多个大中型全流程钢铁基地和多条短流程钢铁产线,装备整体水平位于全球前列,产品覆盖碳钢、不锈钢、特钢全系列、全品类。

打破国外材料垄断,成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的新钢铁脊梁,宝武是如何做的?

技术强链,为新能源车打造超轻、超强车身

2022年,我国汽车总产量2702.1万辆,宝武集团汽车板销售量超过10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5%。国际市场上,宝武汽车板的供应量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崛起,要求车身既轻量又安全,这对汽车板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

胡望明: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朝着电气化、低碳化的趋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变得越来越火。相关研究表明,车身重量的减轻可以带来续航里程的增加。

为了满足汽车用户提高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要求,我们全球首发了超轻型、高安全、纯电动白车身,向汽车行业分享我们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的材料解决方案。

什么样的钢铁材料才能匹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需求?

吉帕钢是抗拉强度在1000兆帕以上的超高强钢。2000年以前,我国汽车用钢强度最高不到600兆帕。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倒逼着钢铁行业汽车板的研发生产。

吉帕钢是钢铁行业的尖端技术,其研发、大规模生产与应用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宝武研发团队以先进材料、成熟工艺和结构优化等为创新点,从车身造型、功能结构和安全性等方面着手,历经十多年艰苦研发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实现了我国汽车钢板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胡望明:用吉帕钢打造车身的完整骨架,能够有效抵御各个方面的撞击,保护乘客的安全。按照一辆车全生命周期使用20万公里的情况计算,在每台新能源车的车身制造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车身的减重,还可以在车身材料制造阶段就降低大约0.2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汽车使用阶段能够降低0.9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补链,让中国高铁穿上国产“跑鞋”

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车轮起着关键作用。既要承重、承受高温,还得耐磨损,是轨道交通领域的“大国重器”,生产过程中细微的瑕疵都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制造高铁车轮的原材料,是一种特种钢材,制造要求非常严苛。国产高铁列车研发过程中,车轮曾是一大难题,国内不能供给,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高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胡望明:我国的高铁过去只能进口车轮,穿的是“洋跑鞋”。换上中国自己生产的“跑鞋”是中国高铁的梦想。从2008年开始,马钢正式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项目,用了五年时间实现自主创新。2015年,我们的自主化高速车轮装到了“复兴号”的两款动车组上,开启了60万公里的装车运行考核历程。

如今,宝武集团研发生产的动车组车轮,被形象地称为“风火轮”,2016年开始装配到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上,与国外车轮同场竞技。到2022年底,装配我们自家“风火轮”的高铁列车,累计安全行驶里程最长的一辆,已经行驶了300多万公里。

2023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加大。其中,需求收缩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消费意愿减弱、房地产市场低迷、制造业投资面临减缓压力、国际贸易增速下降等方面,导致我国钢材整体消费量下降。

对于2023 年的市场情况,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肖邦国认为,2023年我国钢材需求量将呈现小幅下降,不过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钢材需求总体稳定提供有效支撑。

其中,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铁道、钢木家具、自行车摩托车等行业钢材需求呈增长态势,但建筑、集装箱、五金制品等行业钢材需求下降。

当前大多数住宅建筑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比例较少,而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多是以钢结构为主,“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发展智能建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随着钢铁工业和建筑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全国钢结构用量到2025年有望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对钢铁行业发展形成新的支撑力量。

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启动战略重组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23日启动战略重组,中钢集团整体划入中国宝武,成为其全资子公司。12月23日,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重组大会以视频连线方式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这是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

据了解,中国宝武自2016年重组组建以来,重组了马钢集团、重庆钢铁、太钢集团等一批企业,实现了“亿吨宝武”目标,形成了“一基五元”产业格局,全球钢铁行业领军者的地位日益巩固。

中钢集团自2016年实施第一轮债务重组以来,改革脱困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特别是近两年在中国宝武大力协助下,进一步塑造了矿产资源、工程装备、科技新材料等领域的比较优势。

“两家企业重组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企业第一例集团层面的战略性重组,是我国钢铁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优化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提升钢铁产业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重组大会上表示,希望中国宝武和中钢集团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共同推动重组工作实现预期目标,取得应有效果。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

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较大。但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销售及回笼资金压力较大,市场预期转弱。今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968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对钢材消费也形成不小的压力。

相比于以往,在“房住不炒”不变的基调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房内容重点放在了防风险、保民生上,尤其是将房地产防范风险上升到新的高度。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管理的基调也由此发生变化,转向了全面稳定、复苏市场和需求。

预计房地产领域政策2023年将继续聚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因城施策、差别化精准调控,存量项目将企稳并有序推进,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房地产投资很难再度出现大幅度的反弹性增长,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有限。

不过,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消费形成一定支撑,便民市场、充电桩、地下综合管廊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将继续成为发展重点,预测2023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需求约为5.20亿吨,同比下降2.3%。

展望2023年,稳增长或助力钢铁需求弹性恢复。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地产托举政策发力,以及一系列扩内需措施的落地实施,需求有望在2022年低基数效应下实现恢复性增长,在地产需求中性假设下,预计2023年国内钢铁消费有望同比增长2.3%。

供给方面,假设明年依然采取行政性限产政策,若2023年粗钢产量限额与2021年持平,则全年供需大致匹配。成本端,随着原料供给瓶颈的破除,2023年原料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钢厂利润中枢有望抬升至2020年水平,预计吨钢利润在200-300元之间。

《2023-2028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坚果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2023

坚果是闭果的一个分类,果皮坚硬,内含一粒或者多粒种子,如板栗,杏仁等的果实。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

ETC市场增长趋势 2023年etc行业发展前景投资分析

ETC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ETC行业市场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4年6月底前,由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

2023商业及零售业物联网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商业及零售业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随着商业及零售业物联网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2...

2023喷绘机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喷绘机是一种大型打印机系列的产品,没有印刷、写真机清晰度高,但是现在推出的喷绘机,清晰度有很大的提高。喷绘机使...

2023平台经济行业市场分析:平台经济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平台经济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1...

物流市场已连续7年 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物流市场 仓储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消息,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已连续7...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