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大粮商嘉吉、路易达孚、维特拉纷纷表示,7月份停止从俄罗斯采购粮食。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虽然没有撤离俄罗斯粮食深加工领域的计划,但会减少与基础食品和原料生产无关的业务。
近期,国际大粮商嘉吉、路易达孚、维特拉纷纷表示,7月份停止从俄罗斯采购粮食。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虽然没有撤离俄罗斯粮食深加工领域的计划,但会减少与基础食品和原料生产无关的业务。
国际大粮商加速撤离俄罗斯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特别是小麦供应的不确定性。这进一步警示人们,要坚决反对将粮食武器化,确保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这些国际大粮商加速从俄罗斯撤离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衍生结果,是美国将粮食武器化的必然结果。去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实施制裁,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持续延长,但“隐性制裁”一直存在。
现在俄罗斯粮食出口面临着银行结算问题、外运难度加大、保险高企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美国的胁迫,国际粮商不得不缩减其在俄罗斯的业务并停止投资。
俄罗斯粮食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其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0%以上。
嘉吉、维特拉等公司在俄罗斯深耕多年,近年来在俄罗斯本土粮商强有力的竞争下,业务逐渐萎缩,从俄罗斯采购粮食占俄罗斯粮食出口总量的比重在减小。
这些国际粮商从俄罗斯撤离后,俄罗斯本土粮商会快速接管相关出口业务,掌握粮食出口主动权,直接与粮食进口国合作,降低粮食出口成本,但来自美欧等国的制裁会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粮食的国际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嘉吉等公司宣布撤离俄罗斯市场之际,美国宣布今年全面扩大小麦、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这势必会抢夺俄罗斯所占的世界粮食市场份额。
粮食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粮食安全的核心是贸易和分配问题。从全球粮食总体供需关系看,全球粮食产能完全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之所以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饥饿人口,关键还是全球粮食贸易体系出了问题。
美欧等西方国家是主要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据统计,美国、欧盟、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粮食出口量占世界全部粮食出口量的70%以上,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每年向全球供应约1.5亿吨粮食。发展中国家能不能买到粮食,完全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决定。
国际大粮商在全球粮食贸易中起着主导作用。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牢牢控制着世界粮食贸易体系,垄断了全球80%以上的粮食贸易量,掌握着从农资原料到粮食生产、加工和供应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主导权与定价权。
美国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牢牢控制着世界粮食的定价权,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谷物期货交易都在该交易所进行,玉米、大豆、小麦的全球价格通常都由其决定。国际粮商通过操纵粮价、操控粮食流向转嫁危机,收割全球财富,严重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美国还牢牢把握着全球海上交通咽喉。美国在地中海区域控制着黑海海峡和东地中海,并直接威慑苏伊士运河,在北大西洋控制着英吉利海峡、直布陀罗海峡等海上要道,在印度洋控制着红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在太平洋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苏伊士运河等。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大行海上霸权,对俄罗斯实施贸易制裁和航运禁运,阻止俄罗斯粮食出口,严重威胁着世界粮食供应链安全。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是全人类关心的共同主题。全球粮食自由贸易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要,但当今世界扭曲、单边的粮食贸易体系亟需改变,建立互惠共赢的粮食贸易体系是各国携手应对粮食危机挑战的治本之策,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2022年,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了年度发展预期目标。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长远看,保障大国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多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近20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平稳增长。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粮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巨大。
粮食节约需要粮食全产业链提升,“六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除粮食安全面临的多重挑战,在粮食全产业链中,我国粮食产后损耗问题明显,据估算,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由此可见,为更好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全产业链需要提升。
我国粮食仓储物流安全方面仍面临问题和挑战,国家政策支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提出,现代化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可以防止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粮食供给紧张问题。
然而,当前我国粮食仓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粮食仓储容量不足、设施老旧,存储粮食质量控制难以提高、粮食储藏设施设备结构分布不平衡等。
同时,我国现行粮食物流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粮食物流系统化、一体化水平亟待提升,通道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网络尚不完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等。
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且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市场各类主体价格博弈程度加深,粮食购销活跃,行情向好。未来,在国家政策不断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前景向好。
粮食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阶段。
为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粮油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粮油产品需求,促进粮食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消费升级带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粮食行业迎来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必将对全球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报告说,2023年需要230亿美元应对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以帮助全球近1.5亿人。
欲了解更多关于粮食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粮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7年中国粮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淀粉等。本报告由中研普华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长期周密的市...
查看详情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食糖价格正开启“狂飙”模式。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公布的供需数据,全球糖供需缺口将进一...
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市场飞速增长,出口额持续攀升。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
教育行业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
智慧消防是一种先进的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配合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火...
自动灭火系统按灭火主要材料分为两大类:七氟丙烷,混合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行业市场需求 自动灭火系统行...
消防报警设备也就是火灾自动报警电气设备,一般的常见的消防报警设备有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起泵按钮...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