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费资源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40%以上,去年新设品牌首店1073家,培育引领性本土品牌121个,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180个、上海老字号104个。同时,上海综合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推出离境退税集中退付、即买即退等服务,便利全球旅客购物。
元旦、春节和五一等假期是观察消费行业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调研发现,在节日期间,吃喝玩乐游领域的消费市场在持续恢复。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大品类零售市场增长相对乏力,而小众运动、功能性护肤等细分领域增长较为明显。整体来看,零售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态势。
近年来,上海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1.35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长5.2%,加快回稳向好。上海消费资源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40%以上,去年新设品牌首店1073家,培育引领性本土品牌121个,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180个、上海老字号104个。同时,上海综合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推出离境退税集中退付、即买即退等服务,便利全球旅客购物。
下一步,上海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把促进消费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实践。一是推动供给创新,建设国际一流消费资源汇集地。二是推动场景创新,拓展国际一流消费体验新空间。三是推动模式创新,打造国际一流消费增长新引擎。四是推动制度创新,营造国际一流消费新环境。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浦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新任务。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主任林廷钧介绍,未来三年,浦东新区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八大行动、建立政策体系,合力推动浦东初步建设成为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消费创新策源地和营商环境最佳地。
优化空间布局方面,将打造“4+6+N”组合的消费空间新格局,包括4个国际级消费圈、6个市级消费圈和集散平台和N个特色消费节点。八大行动包括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行动、消费地标提质行动、消费业态升级行动、消费平台拓展行动、数字化消费赋能行动、服务消费融合发展行动、消费名片点亮行动、消费环境优化行动。政策保障方面,将聚焦促进消费创新发展与改造升级、促进消费主体能级提升、促进消费品牌集聚。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在零售的发展历程中,线上和线下往往是两条平行线,不相交并且压缩彼此的空间。
正如电商的发展,是将消费行为从线下向线上迁移,一度使得局部、零散且长尾的本地需求被遮蔽了。
社区团购及时达模式,将线下和线上完整的串联在了一起,能让线下的便利店成为变革的最大获益者之一。
实际上,社区团购更接近实体零售行业的经营逻辑,而不是流量至上的互联网主流商业模式。
如果真正归纳到方法论的层面,其获取增量的路径其实就一个词:尊重“附近”。
换言之,去中心化和开放边界,一方面,捕捉到消费者愈发“回归邻里”的趋势,以更好更快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
另一方面,以蜂窝式的网络体系最大程度让城市里的每个社区小店经营者都从中收益。这样才能达成价值共生,与本地业态共同繁荣。
社区团购也好,数字化也好,事实上都是对零售企业面对消费多元化的赋能。不可能谁把谁挤掉,一定是相互拥抱、相互成就,达到线上线下多元发展,这是未来零售发展的一个趋势。
即时零售成为激活本地消费
“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最快分钟达”的消费新模式展现出蓬勃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即时零售已成为门店“新标配”。
企业纷纷布局即时零售。京东到家8周年庆时,超30万家实体门店参与,同比去年翻倍增长,今年一季度就入驻超6万新店。平台携手商家品牌,为数亿用户提供商品小时达服务,覆盖全国1800多个县区市,带动全业态全品类热销。
在用户对即时零售的需求下,不仅电商平台,物美、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大零售企业纷纷加码即时零售,深耕3公里辐射范围,推出半日达、小时达、30分钟内可达的配送服务,覆盖品类也从生鲜、药品扩充至咖啡、日用品等全品类商品。
多元化的企业进入市场,即时零售增长非常迅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据估算,2020-2021年,年同比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0%-100%。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市场将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报告提到,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将会在50%左右,行业整体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26年底,即时零售行业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实体零售线上业务大幅增长
电商企业迅猛发展,消费市场全面回暖,即时业务给了实体零售再次增长的“契机”。商超零售行业的线上业务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仓储会员店、生鲜电商、社区小店或是大卖场都在进军线上业务。或是入驻第三方平台,或是自建线上平台,现如今,多家连锁超市均发力线上业务,寻求竞争新增长极。
不久前,多家上市的商超零售企业发布财报,显示企业纷纷布局新的零售模式,线上零售业务均实现大幅增长。线上渠道的订单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实体起家的商超企业中,电商团队愈发壮大;配送时效也在保供的“磨合”中得到提高。未来,全渠道布局仍是商超企业发展的重点,尝试优化渠道,提升商品力和线上业务拓展。
即时零售平台自身具有流量优势,线下店有商品和近场化优势,在打破空间限制后,实体店的销售肯定会提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便利店业态发展情况显示,门店来客量下降的同时,线上销售弥补线下客流减少带来的损失,70.3%便利店企业的线上销售额同比2021年实现增长。各便利店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销售增长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止于单纯的“到家”,即时消费场景逐渐触及至其他领域,行业也朝着全品类、全客群、全地域、全场景的方向发展。
2021年“双11”前夕,京东发布“小时购”业务,同时在首页开通了相关入口,将全品类商品的配送时效提升至“小时达”甚至是“分钟级”。作为新业态的一种,即时零售渗透的行业和品类将持续扩大,覆盖更多应用场景。报告反映出,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实体店增收的主流渠道之一,在扩大优质供给、激发本地消费活力上有独特优势。
从生鲜蔬菜到零食饮料,从美妆用品到智能家电……借助“即时零售”,“万物到家”正走进现实。即时零售需要依托线下实体零售的业务,同时对线下零售进行补充,拓展销售渠道。
烟酒实体零售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线下零售的代表产业之一,通过即时零售能够更加快速地将线上与线下渠道相融合。
即时零售能够有效地扩大门店的覆盖半径,增加实体门店的销售。以烟酒店为例,其营业时间是“朝九晚十”,但线上销售里有20%是来自于线下门店闭店以后的销售额,这就打破了传统门店营业时间上的限制。
《2023-2028年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者胜,反之则处于劣势。中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
查看详情
合成生物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随着AI技术、数据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相信合成生物学科学突破和技术应用能为医药2...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以&...
信用卡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信用卡行业发...
药品检验能力验证有效提高实验室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药品安全考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药品检验能力验证计划,升...
当地时间24日,美国白宫与国会共和党方面关于债务上限问题再次举行谈判,目前谈判还在进行中。在此前几次谈判中,双方...
近期,有房产中介声称可以“负首付”买房,吸引了不少购房者。靠谱吗?买房不仅不用出首付款,甚至还能“套现”?“负首...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