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草甘膦、有机硅DMC、黄磷及磷酸一铵价格较年初分别下跌47.3%、14.5%、32.5%、27.9%;第二季度,国内草甘膦、有机硅DMC、黄磷及磷酸一铵均价同比分别下跌54.3%、40.9%、40.3%、30.0%。
多家磷化工企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低迷、主流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其中,2023年上半年,磷肥市场高开低走,春夏两季用肥结束后,磷肥价格下滑,产销量较去年均有所降低。
截至8月18日,国内市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市场均价分别较上周同比上涨3.45%和2.28%;国外市场磷酸一铵摩洛哥FOB散装、FOB中国55%颗粒分别较上周上涨5.42%、3.14%;磷酸二铵摩洛哥FOB散装、中国FOB散装分别较上周上涨7.77%、2.78%,磷复肥国内外价格持续上行。
二季度受磷肥开工率下降影响,磷矿石价格出现回落,三季度以来受需求带动,磷肥开工率逐步提升。全球磷肥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东南亚、南美等地强劲的需求使得国际磷肥价格出现底部反弹。
磷矿石价格上涨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景气提振,目前磷肥价格仍在持续上调,行业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故看好磷化工产业链景气的持续性。对于配套磷矿石的磷化工企业将体现为资源端的利润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内草甘膦、有机硅DMC、黄磷及磷酸一铵价格较年初分别下跌47.3%、14.5%、32.5%、27.9%;第二季度,国内草甘膦、有机硅DMC、黄磷及磷酸一铵均价同比分别下跌54.3%、40.9%、40.3%、30.0%。
以磷肥为例,上半年,其价格持续下滑。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国内磷肥磷酸一铵55%粉市场均价为3034元/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2.73%,磷肥64%二铵市场均价为3973元/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60%。
上半年,磷肥市场先稳后降,主要核心因素是原材料价格震荡下滑,成本支撑减弱;另外,市场用肥结束后企业出货放缓,库存压力增加,为降低经销风险,企业变现意识增强,也导致磷肥价格不断下行。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下半年,磷肥市场以秋季用肥为主,9~10月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小麦备肥、用肥将陆续展开,10月秋季用肥结束后东北市场冬储备肥也将启动,因此下半年磷肥市场需求回暖预期增强。
据卓创资讯预测,预计7~9月价格出现上涨,用肥结束后市场价格再次回落。磷酸一铵市场价格主流运行区间为2600元~2900元/吨,磷酸二铵市场价格运行区间为3500元~3800元/吨。
从需求方面来看,8月后下游厂商对秋季磷肥的采购订单将逐渐增加,目前磷酸一铵保底销售政策已逐步取消,下游询价增加,实单成交已有所好转,市场活跃度开始提升;另外,磷酸二铵贸易商对秋季采购或晚于磷酸一铵,由于部分对下半年市场销售仍存谨慎态度,因此秋季采购时间或有延迟。四季度,磷肥市场处于秋季用肥及冬储备肥的重叠期,秋季磷肥价格对冬储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兴发集团等磷化工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磷酸铁锂领域。
其中,兴发集团子公司兴友新能源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项目一期预计于2023年8月建成投产,同时公司在宜都园区还规划合作建设了年产20万吨磷酸二氢锂项目。
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其中,规模最大、应用最多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陈博分析称,磷化工企业充足的磷矿资源将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为新能源业务的探索提供保障。布局产业链下游多种高附加值新能源产品,将激发传统磷化工新增长潜力。
除兴发集团之外,近年来,多家磷化工企业也纷纷在磷酸铁赛道加码布局。
兴云天化为拓宽新的发展渠道,持续布局磷系新材料。在磷系新材料方面,其规划了年产5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装置项目,其中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已于2023年3月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预计于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三期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则计划使用铁法工艺,将在工艺论证成熟后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云图控股在松滋基地规划建设35万吨/年磷酸铁及相关上游原材料产能,目前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投产并实现销售,配套的磷酸、硫酸等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宜城基地规划建设1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其中5万吨/年磷酸铁预计在2023年年内动工。
兴发集团方面表示,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的高需求推动,上游原料磷酸铁需求量持续攀升,行业开工率居高不下。
磷酸铁锂电池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装车量分别为61.0GWh、32.2GWh,同比分别增长28.9%和33.3%;1-7月,累计产量、装车量分别达到354.6 GWh、184.4 GWh,同比分别增长35.4%和37.3%。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速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速保持一致。
7月,按车型划分,平均装车电量为45.9kWh,环比下降4.4%。单车装车量的下降与磷酸铁锂装车量的不断上涨有很大关系。7月,磷酸铁锂的装车量达到21.7GWh,远超三元电池的10.6GWh,占比更是达到了67.2%,同比大涨51.1%。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升级、车企严控车辆成本之际,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也在不断上升。不过,纯电动乘用车的平均带电量并未下降,7月,这一数据为55.4 kWh,环比增长了1.4%。
数据显示,7月,共有3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分别为26.0 GWh、28.6 GWh和31.3 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0.7%、88.7%和97.2%。1-7月则有48家动力电池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了3家。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头部企业间争夺市场的“内卷”加剧的同时,也不断有企业进出。近段时间,宁德时代与中航锂电的专利侵权纷争不断升级,充分说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7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仍牢牢占据装车量排名前3位,装车量分别达到13.47 GWh、9.35 GWh和3.20 GWh,占比分别为41.79%、29.01%和9.93%。受磷酸铁锂装车量大幅增加的影响,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排名榜上的优势进一步凸显,7月装车量达到9.35 GWh,较宁德时代的6.86GWh有很大优势,占比也达到了43.18%,优势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的快速增长,对动力电池的装车量情况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7月,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环比下降,其中配套磷酸铁锂的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环比下降了6.7%,配套三元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环比增长5.3%;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装车量环比增加,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环比增加3.0%,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环比增加16.6%。
7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出口达到11.2GWh,1-7月的累计出口达到了67.1GWh。动力电池作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继续保持着不错的发展态势。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产量超过400 GWh,同比增长超过4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透露,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1%。
7月,我国储能电池销量达到了4.3GWh,几乎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1-7月,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到了35.5GWh。出口方面,7月,储能电池累计出口1.0GWh,1-7月累计出口储能电池7.3 GWh,同样,几乎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上有很高的装车量占比,在海外储能市场的应用也在快速提升。
《2023-2028年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详情
国内消毒产品产能庞大,但是影响国内消毒产品发展的一大重要瓶颈就是消毒产品的运输。消毒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在成品...
一、油田化学品行业概况及发展分析油田化学品亦称油田化学剂,是指解决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集输,...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
国家统计局网站15日消息,5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均保持同比增长。与4月比,原煤、电力生产略有放缓,原油、...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5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19万,占网民整体的79.2%。在我国电商从无到有,3...
未来财务公司应当深度参与行业生态圈的整合“十四五”期间,我国财务公司行业的货币金融环境将有所改善,但从严监管的...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