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数字乡村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安全性成为数字乡村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成果展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成果展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新一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概念,近几年被频繁提及。

2023年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乡村行业发展现状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不断促成乡村文化样态、文化场景、文化产业、文化主体等的深层次变革,将乡村文化振兴带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面对农村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发展缓慢、乡村资源匮乏、乡村治理环境复杂等诸多制约条件,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村生产、经济、民生、治理方面的应用将会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乡村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旨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农业正乘“云”融入乡村发展。

数字时代为乡民“心的回归”带来契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唤醒古老乡村文化,将其化作打动年轻人、深植传统文化价值、树立乡土自信的绵长力量。于是,我们看到,在互联网上,在田间地头,由乡音、乡俗、乡艺等汇聚而成的乡风回归,正在激活更多乡土的文化自觉力量,共同守望一方精神家园。

数字乡村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安全性成为数字乡村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安全解决方案对数字乡村普及非常重要,因为它需要保护数字村庄内的大量数据安全。为此,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数据安全技术,如端点安全和网络安全,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数字乡村的发展中,需要建立有力的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以更有效地保护数据安全。

数字乡村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数字乡村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数字乡村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数字乡村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数字乡村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费者行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要求

在资源配置方面,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个体之间直接...

未来碳纳米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023-2028年碳纳米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发展环境碳纳米管导电剂已经跨过产业化鸿沟,处于复苏期的1...

中国碳纳米管产业化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

中国碳纳米管产业化存在的问题(1)碳纳米管的安全性碳纳米管作为一种直径非常小的、新的人造材料,其使用状态包括粉B...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历程与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魏玛时期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

互联网+胰岛素商业模式及相关案例解析

互联网+胰岛素商业模式解析1、胰岛素O2O模式分析(1)运行方式闭环式系统的逐渐成熟必将使人们对胰岛素泵有新的认识1...

智能设备对胰岛素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一、智能胰岛素设备发展情况分析1、智能胰岛素设备发展概况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1...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