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出的推动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4.5万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7.5万亿元左右。“十四五”期间,预计该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节能减排行业是指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节能减排行业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垃圾处理和资源化等。
节能减排行业的政策环境和技术创新是影响其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2022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规模达到了6305亿元,占GDP的0.6%,体现了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为节能减排行业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在技术创新方面,节能减排行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电机系统优化、锅炉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艺改造等方面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预制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在住宅和公共建筑中推广应用,降低了建筑物的耗电量和碳排放量;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新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和个人出行中不断普及,缓解了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出的推动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4.5万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7.5万亿元左右。“十四五”期间,预计该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节能减排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环保意识、企业的成本压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战略,相关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财政和税收等激励措施也在逐步落实。同时,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此外,企业面临着能源价格上涨、资源紧缺、碳中和目标等多重挑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提高竞争力和效益。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为节能减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例如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
节能减排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社会需求、经济形势等。2022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规模达到了6305亿元,占GDP的0.6%,体现了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预计到2027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有望超19万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在工业领域, “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增速为13.6%,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取得全面进展,结构性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加显著,行业整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总之,节能减排行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将继续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绿色制造作为工业“双碳”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关键词。在我国,大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因此,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一环。近期,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包括绿色工厂874家、绿色设计产品643个、绿色工业园区4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2家。
绿色制造是一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十三五”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绿色制造的新部署新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工业领域“双碳”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粗钢、水泥、乙烯等重点工业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当前工业转型实现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尤其是在我国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将为当地良性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是中国在新时期必须突破、必须走的路。”不难预测,未来“工业互联网+双碳”将高效配置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进一步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已向世界宣示本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即要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的加速器,同时也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金钥匙”的重要角色。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降碳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统一汇聚,为绿色生产添砖加瓦。尤其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平台加持下,让数据融会贯通,实现对工业能源的“精打细算”。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可依托5G高速网络有效支撑工业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信息的全面链接,从而提升生产管理效能,减少资源消耗,推动碳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
绿色云网助工业绿色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双碳”目标倒逼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优质绿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将为工业互联网绿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基础通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发布中国电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升级形成“1248”绿色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云网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贡献行业力量。
“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是工业互联网绿色发展的基石,中国电信全面推动云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过与中国联通4G/5G共建共享,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00万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中国电信打造了全国首个100%可再生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助力“零碳青海”建设,为行业做好先行示范,树立“零碳”标杆样板。
而在应用落地方面,中国电信依托其科技创新能力,为工业绿色转型赋能。在张家港,中国电信携手中天科堡打造5G+“绿色智慧工厂”,预计综合节能率可达13%,有望为其在生产、物流、办公管理等场景落地应用,加快数据流打通,做到端到端设备全连接,打造云网安全托管服务,实现绿色智慧工厂立体化,共创张家港“数字引领转型升级”的5G应用示范标杆。
《2023-2028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工业节能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工业节能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工业节能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
查看详情
内燃机产业发展分析我国内燃机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节能减排、替代燃料、循环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规模持续...
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11万吨,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5%。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3...
自然资源部近日称,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今年上半年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8.1%、...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电子信息产业作为...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原外经贸部令2002年第27号(《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万亿元,...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