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电力总装机、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国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屡创新高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形势平稳有序、可控在控,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在指出,步入新时代,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需要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枢纽平台,新型电力系统结构更加复杂,源、网、荷侧形态特征将发生显著改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重大的时代命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电力总装机、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国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屡创新高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形势平稳有序、可控在控,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要坚持系统思维,聚焦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取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力装备作为支撑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行业稳增长面临多方面有利条件。从供给侧来看,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加快。从需求侧来看,国内装备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不断开拓,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
如果你想了电力行业的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版电力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重点分析了我国电力疗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要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不断增加绿色电力供给的同时,保障电网安全和电力价格稳定。与会嘉宾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快科技创新,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铭群表示,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能源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增强能源转型发展动力。希望以研讨会为契机汇聚合力,为推动电力系统跨越升级、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保障。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研究开发。推进水电机组宽负荷改造,加快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装备研制应用及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
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推进风光储一体化装备发展,推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装备研究开发。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以及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装备。
近年来,我国整体上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加强。2012-2020年,我国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不断增加。根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62万亿千瓦时,比2019年增长4.0%。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实现能源转型,既是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也是塑造我国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为民指出,国网经研院聚焦解决交直流混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难题,创新提出基于多源换相换流器SLCC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兼具常规直流输电大容量、低造价和柔性直流输电的高度灵活性等优点,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送出、西南清洁能源基地送出和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消纳等弱交流系统+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现阶段解决直流输电痛点问题且能快速落地应用的优选方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41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其中,水电1214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火电5279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风电4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核电36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太阳能发电14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同时也要看到,稳定电力装备行业增长也存在一定挑战。根据《方案》,从短期看,下半年行业营收增速存在回落压力,“走出去”环境还存在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仍然存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力装备行业持续增长。
为努力实现电力装备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方案》提出强化重大工程引领、加快装备推广应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为努力实现电力装备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方案》提出强化重大工程引领、加快装备推广应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步入新时代,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需要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以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枢纽平台,新型电力系统结构更加复杂,源、网、荷侧形态特征将发生显著改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依靠科技创新,进行不断探索,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电力总装机、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国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屡创新高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形势平稳有序、可控在控。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要聚焦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取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成果。
电力装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环境深入变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国家集中力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和调节能力有效提升,国家电网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积极推动电能替代和两化融合建设,电网投资再创新高。
目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进入深水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依然突出;煤电企业经营困难,保障煤电清洁发展能力较弱;核电建设发展停滞等。同,电力设备行业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行业,行业表现较佳,电力设备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持续明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基建部主任张宁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还需要各方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设施互联互通、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高效协同,通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中突破能源电力领域核心和颠覆性技术,通过能源安全绿色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能源产业链转型升级,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为应对新挑战,要大力发展中短期及长期储能技术,并实现源端及受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同时要建立大规模能源电力输送系统,建设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配用电网络及进行能源电力市场建设,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健康运行。
目前电力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行业利润总额产国340亿元。国内电力设备市场正在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当前处于行业的快速成长阶段。
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力设备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版电力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7年版电力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
《2022-2027年版电力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中研普华公司独家首创针对项目投融资咨询服务的专项计划书。计划书分为:行业通用版、专业定制版。行业通用版是中研普华根据行业一般水平测算好了行B...
查看详情
蚕丝业是一个包括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成品制造、对外贸易,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农工商贸的长而完整的产业链,前...
新一代受众更加注重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在品质上有更高的要求,在消费场景上更注重网红化和娱乐场景,通过这三个方面...
我们将走进第一站,天津一家生产洗衣机的“灯塔工厂”。“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遴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今全...
全球钾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缩减产能态势,且新增产能的投放进度未能达到预期,有效扩大产能短期内难以解决。需...
对于油气板块,全球的产油国在深化减产,供应量相继减少,而美国炼油厂开工率提升,山东地炼厂开工率增加。随着全球和...
近日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中国成人学习市场行业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增强,中国成...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