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日报,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召开座谈会,并签署《加快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从科技攻关、产融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等。
工信部与福建省政府加快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据福建日报,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召开座谈会,并签署《加快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从科技攻关、产融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央企集团,支持福建省等有条件、有积极性的重点地区先行先试,打造电动船舶特色产业基地;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衔接,调动各部门、地方、协会、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全国内河及沿海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合力。
据悉,部省将在加快电动船舶推广应用、推动电动船舶标准化发展、打造电动船舶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电动船舶产业创新能力、构建电动船舶产业生态、先行先试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等六方面开展合作,建立高层领导协商机制,深入开展工作对接交流。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作为观察船型结构的一项直观指标,修载比越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越多。
“2003年,我们新接订单中散货船的占比可以达到50%,2011年接近70%。2022年,散货船的占比已降到接近40%,但另一些船型,比如像集装箱船还有LNG(液化天然气)船代表的气体船,占比在增加,反映出我们新接订单船型的结构性变化——新船订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郑一铭说。
红火的不仅是造船业。在3月份举办的第36届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上,中国挖掘机制造企业中联重科在开展第3天便揽获现场签约和意向订单达6亿元人民币。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的统计,今年1至3月,主要制造企业各类挖掘机出口28643台,同比增长13.3%,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实现出口翻番,且订单还在增加。
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外贸出口“新三样”同样表现亮眼。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这三类产品合计出口2646.9亿元人民币,增速达66.9%,成为支撑中国外贸走向世界的新优势产业,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保持了良好上升势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汽车整体出口金额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1.6%。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稳健前行实现良好开局,复苏进程逐渐加快,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称,4月份,全国制造业增长6.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上月提升5.3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5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5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为50.4%、50.5%,较上月分别上升0.3、1.2个百分点,新动能行业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的回暖迹象已经比较明显,以结构调整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的经济全面回暖正在逐步崭露头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中国是否还是世界工厂的讨论十分热烈。“我觉得中国还是世界工厂,我们的制造业规模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过去我们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上,现在强调的是科技和创新驱动,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等方面,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
近年来,以高技术、高附加值著称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已培育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转型升级这么多年,我们越来越强调创新驱动,比如我们的专利申请量现居世界第一,规模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每亿元营业收入高价值专利数从2012年0.62件提升至2020年2.38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有利于我们沿着科技创新的道路走下去,转化为外贸竞争的新优势。”白明表示,整体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补齐基础零部件、关键软件短板弱项,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在产业链转型过程中,也要防止把传统产业简单‘一刀切’的问题。”白明说,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去,在国际标准上掌握话语权。
船舶行业预计在2023-2027年迎来更换需求的高峰,中国船企接单量大增。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达211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手持量达123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
1-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9.6%、72.6%、53.2%,均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二季度完工量环比增长30.4%,新接量环比增长48.2%。
国金证券分析称,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增长,周期上行确定性强。
浙商证券称,中国在本轮周期中引领全球造船市场。船舶行业预计在2023-2027年迎来更换需求的高峰,供给端主要船厂订单已排到2026年。
中国船舶出口金额数据分析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1-6月中国船舶出口金额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游船和集装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比重分别为为84.6%、92.9%、92.8%。
国金证券预计,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在2050年前或该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船舶老龄化及脱碳政策进一步催化,有望持续推动新造船需求向上。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全面开启下半年造船新高潮
7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实现了一艘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一艘15500TEU常规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一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船同日入坞总装搭载三大生产节点。至此,自6月26日圆满达成“时间过半、生产经营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在短短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一船开工、四船入坞、四船出坞、一船试航等十大生产节点,平均2.2天完成一个生产节点,呈现出上下半年无缝对接再提速的良好态势,全面开启下半年造船新高潮,向着2023年“18200”(完工18艘,营收200亿元)年度目标全力冲刺。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船舶制造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船舶制造市场供需求状况、船舶制造市场竞争状况和船舶制造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船舶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中研普华凭...
查看详情
七部门: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打造电子...
七部门: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发改委等七部门:持续推动家电下乡。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
汽车金属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023金属零部件制造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门基础工业,产品广泛运用于汽车、,...
工业垃圾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
非标准设备的概念非标准设备一般指非标设备,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的设备,而是根据自己的用途...
2023年7月21日,易天股份涨超10%,雷曼光电、同兴达、聚灿光电、聚飞光电、TICL科技、瑞丰光电等跟涨。消息面上,集2...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