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如何 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分析调研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子元器件销售规模将达到24628亿元,年均增长5.5%。电子元器件及家电市场的迅速发展刺激了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的需求,预计未来电子电器检测检验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规划到2023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子元器件销售规模将达到24628亿元,年均增长5.5%。电子元器件及家电市场的迅速发展刺激了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的需求,预计未来电子电器检测检验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

电子电器检验检测是指为通信/无线产品、电子电器产品、信息技术(IT)产品、音视频产品、家电产品、照明等产品及其供应链产品提供专业的认证、检验、检测、分析及相关技术服务。

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如何 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分析调研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电子检验检测行业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电气设备制造业的整体产品质量和R&D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行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和地域性,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根据国家认监委的统计,截止2021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检测机构突破5万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电子电器检验检测领域1042家,市场占比份额较小。

截至2021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22亿元,同比增长14.06%。其中电子电器细分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为222.96亿元。

《十四五规划》指出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布,也给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供需平衡调查分析

第二节 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一、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分析

截至2021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22亿元,同比增长14.06%。从业人员151.03万人,同比增长6.97%。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00.32万台套,同比增长11.42%,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525.92亿元,同比增长9.88%。2021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84亿份,同比增长20.58%,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87.31万份。

截止2021年底,其中电子电器细分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为222.96亿元。

图表:2019-2021年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营收规模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整理

二、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供给统计分析

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021家,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52%,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93%,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21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56家,同比增加14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579家,同比增加98家;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机构有1379家,同比增加182家。表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继续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共30727家,同比增长12.54%,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59.15%。近8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6.62%、31.59%、40.16%、42.92%、45.86%、48.72%、52.17%、55.81%和59.15%,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取得营收1656.91亿元,同比增长19.04%,高于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年增长率4.97个百分点。

非法人机构数量首次实现负增长。截至2021年底,从事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法人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有46518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89.55%,同比增长7.48%,非独立法人单位的检验检测机构有5431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10.45%,同比下降3.71%。2021年非法人单位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首次实现下降,表明市场监管推动的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实现检验检测机构“一家一证”取得成效,未来非法人单位独立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的现象会进一步减少。

三、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市场需求统计分析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规划到2023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子元器件销售规模将达到24628亿元,年均增长5.5%。

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下沉市场快速增长、消费升级激活高端市场成为拉动我国家电市场迅速走出低谷的两大引擎,特别是占我国人口70%的下沉市场,成为家电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一极。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规模8811亿元,同比增长5.7%,较2020年实现强势反弹,整体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电子元器件及家电市场的迅速发展刺激了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的需求,预计未来电子电器检测检验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张。

四、2020-2022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检验检测市场化改革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在《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4〕8号)中提出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国办发〔2019〕39号)提出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国际化方面,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检测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服务半径来看,73.38%的检验检测机构尽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涉及境内外的检验检测机构仅有440家,国际化道路还很漫长,需要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华测也在持续深化探索全球发展进程,在实现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为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作用,政府部门着力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以食品、纺织、电器等民生消费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盲样考核,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进一步严格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在《“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争取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建立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等。

差异化趋势逐渐明显,建筑工程、环境和环保、食品、农产品等传统领域占行业总收入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电子电器、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等新兴领域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华测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投资,部署中长期的增长点。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电子电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IP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调研 IP产业各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大热的IP化运营概念强调对IP价值的挖掘、孵化、持续性创造。IP已逐渐成为泛娱乐生态系统的核心。IP通过优质原创内...

液压、气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液压、气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世纪50年代,我国液压、气动行业进入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液压、气动技术的应用从机床逐渐推广到农业机械...

未来我国家电维修市场如何 家电维修市场发展分析

未来我国家电维修市场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家电市场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家电生产技术越来越完善,我国企业制造的...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分析研究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碳材料包括:石墨类、石墨烯、无序碳。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应用较多的是石墨类...

信息安全行业深度分析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运行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针对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网络安全技术正朝着更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

信息安全行业深度分析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运行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针对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网络安全技术正朝着更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