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软件和服务为支撑,涵盖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
电子信息产业链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公报统计,电子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重重风险挑战下,成功承压企稳,持续发挥着工业经济“压舱石”“倍增器”“催化剂”重要作用,预计全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将在3%左右,营收与上年持平。展望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政策供给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产业化进程即将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继续稳步提升,产业有望在增速进一步企稳的同时迎来更多新机遇。
一、国家层面政策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目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重点任务: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应用领域。
《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标: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化升级。
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创新环境,支持企业研发。
二、地方政府政策
广东省《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目标: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强省,提升产业链水平。
具体措施:加大财政支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学研合作。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目标: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方向:发展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三、特定领域或技术政策
《关于促进5G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标:加快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
政策支持:优化频谱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界融合。
《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目标:提升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措施: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企业创新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电子信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的技术实现方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背景下,到203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预示着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繁荣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家用电子产品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上都有广大的基础,而且这一趋势在2023年及以后将更加明显。此外,新一代消费型电子产品也将不断涌现,这些产品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
在移动通信市场上,5G技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及传输技术革新,同时带动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信息安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体系将在法律和政策上受到更强硬的要求,安全等级会更高,这将推动电子信息行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电子信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AI被视为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通过本地化部署和持续学习能力,可以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AI技术的发展有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变革。
更多关于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投资前景规划,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4-2029年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电子信息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详情
家电产业市场现状分析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文简称《行动方案》2...
中国回收报废车行业内的企业竞争相当激烈,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竞争以及服务质量竞争等。企业之...
有色金属全线上涨,沪铜、国际铜大涨。截至1:00收盘,沪铜主力合约涨2.74%,沪铝主力合约涨0.26%,沪锌主力合约涨0...
生物疫苗ETF紧密跟踪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国证疫苗生科指数由业务涉及生物科技产业的50家证券组成,反映沪深北交3...
短期内外价差修复仍为主逻辑,国内郑糖上涨幅度可能超过原糖。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为累库、消费淡季氛围浓厚,暂时来看...
3月份进入传统需求淡季,尽管基层小麦流通下降,但中储粮及各级地方储备轮换粮源持续投放,市场整体仍呈供大于需格局3...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