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在信贷、债券、基金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各项标准的不断出台与落地,将有效促进和规范我国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将迎来标准的逐步统一。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一顶层架构设计的指引下,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与制度创新不断发展,出台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从“导向性”越来越走向“实质化”。
目前,中国是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密切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为保障中国的绿色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绿色金融各项标准的不断出台与落地,将有效促进和规范我国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将迎来标准的逐步统一。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七部委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一顶层架构设计的指引下,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与制度创新不断发展,出台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从“导向性”越来越走向“实质化”。
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稳步推进,在信贷、债券、基金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绿色金融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指出“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后者则明确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绿色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各国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遂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着力发展的重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这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潮流。客观地讲,虽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颇为热心,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如“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
过去几年里,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继续发展,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可持续基金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持续增加,全球碳市场的建设也进一步扩大。整体而言,绿色金融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从370亿美元不断增加到5090亿美元。虽然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发行规模仍然占全球的70%以上,但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发行规模也不断增加。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在2021年依旧是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在“双碳”战略实施进程中,绿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给都显著增加,绿色金融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在银行领域,绿色信贷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截止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在证券领域,绿色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加速扩容,境内外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为6031亿元(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比增长64.51%。在绿色基金领域,全国共新增121支绿色基金,较2020年增长26.04%,结束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的新增绿色基金数量下降趋势。
2022年初,央行等四部门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绿色金融发展要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标准。按照该规划要求,《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碳金融产品》等一批绿色金融标准、指引先后出炉,逐步构建起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规范绿色金融市场有序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规模超过25万亿元。其中,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去年全年增加6.01万亿元;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2.62万亿元,去年全年发行规模8724.57亿元,同比增长44.66%;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其他绿色金融资产均取得快速的发展,对绿色实体经济的支持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目前,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处于引领国地位。2018年以来,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1%,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就达到18.07万亿元。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全球吸引力、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逾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工具中的“明星”,具有降低投入成本、刺激企业部门加速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技术运用推广功能。2021年上半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数量198只,发行规模2431亿元。从2021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规模来看,国内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整体上行,新增发行绿色贴标债券198只,发行规模约2431亿元。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有共同点,即它的实施需要由政府政策做推动。传统金融业在现行政策和“经济人”思想引导下,或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或者以完成政策任务为职责,后者就是政策推动型金融。环境资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可能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
近几年来,“绿色金融”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追捧,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2-2027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目前,中国是全球绿色金融的引领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密切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为保障中国的绿色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绿色金融各项标准的不...
查看详情
户外运动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户外运动,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户外运动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是...
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保持较快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今年以来,...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3027亿元,按不变价...
习近平为何关切“现代化大农业”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发展现代化大农...
随着光伏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迭代,新型电池技术百花齐放,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光伏产业各环节特别是硅料...
探地雷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探测地下目标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无损探测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范围广、精度高、...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