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机遇分析2024

肉类作为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上升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之一;我国肉制品消费呈现出逐年上涨态势,肉制品行业也已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2022年肉制品需求量1743.1万吨,同比增长2.47%,肉制品产量1789万吨,同比增长2.81%

肉制品(meat products),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

肉类作为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上升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之一;我国肉制品消费呈现出逐年上涨态势,肉制品行业也已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2022年肉制品需求量1743.1万吨,同比增长2.47%,肉制品产量1789万吨,同比增长2.8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中猪肉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高达到60%,这主要受到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和肉类生产情况影响;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禽类和牛肉制品消费占比有所提升,禽类产品消费为26%,牛肉类产品消费为10%。在各类肉制品中,无骨凤爪、猪肉脯和即食鸡胸肉,分别达到80%、62.5%和57.9%;冷吃兔、火腿、牛排和肉松等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为确保肉制品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我们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肉制品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肉制品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肉制品加工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显示:

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改革开放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使得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肉畜禽养殖、屠宰及加工业的良性发展对保证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历来重视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监管,对畜牧业实施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支持政策,鼓励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支持上下游联动发展。此外,国家还对屠宰及加工产业链(含养殖及下游销售)各环节的监管更加严格,保证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到位,提高畜牧业疫病疫情防控能力,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同时强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质量控制,为行业提供更稳定、规范的经营环境。

从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限量添加剂等多个维度对肉制品进行解析。添加剂根据食品中的用量主要分两种,一类是按需添加,一类是限量添加。无限量添加剂产品含量较高的有儿童肉泥、肉松、牛肉干;含有1-5种限量添加剂的产品占比47.9%,含有6-10种限量添加剂的产品占比19.6%。无限量添加剂的产品占比较高的肉制品有3类,分别是儿童肉泥(100%)、肉松(92.9%)、牛肉干(70%);含1-5种限量添加剂产品占比较高的肉制品有6类,分别是冷吃兔(100%)、午餐肉(93.3%)、牛排(83.3%)、即食鸡胸肉(73.7%)、鸭脖(71.4%)、猪肉脯(62.5%);含6-10种限量添加剂产品占比较高的肉制品有2类,分别是火腿(75%)、泡椒凤爪(68.4%)。

国内肉类消费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呈现持续性增长;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居民肉类食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消费比重将处于上升趋势,这为投资及肉制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特色中高端畜禽肉类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新口味、新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也为掌握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的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整合既包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上下游一体化的纵向整合也有行业内部兼并收购的横向整合。行业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整合有利于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养殖(含饲料加工等)、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销售等多环节的管理水平,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营造放心、稳定的肉制品供应链,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全行业带来冲击。行业整合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品牌影响力,优化盈利能力,进而提升利润水平。

脂肪含量最低的产品以即食鸡胸肉及儿童肉泥为代表,分别为1.2g/100g和2.4g/100g;牛排、牛肉干、鸭脖、无骨凤爪、泡椒凤爪等产品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为4.8-9.4g/100g间,

“大健康”的背景下脂肪含量备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即食鸡胸肉这类“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是当下比较受欢迎的肉制品品类,”简餐”、“健康”、“减脂”等概念风靡,健身等运动在网络兴起,厂商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及市场需求,推出健身者食用的即食鸡胸肉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对细分领域的尝试和突破让平平无奇的食材在特殊赛道一骑绝尘,为肉制品行业注入了新动力。

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近年来,传统养殖、屠宰企业或自建肉制品加工业务,或与相关企业战略合作,将业务链下沉至低温肉制品赛道,以丰富公司的产品矩阵并增厚利润;而新锐低温肉品牌则以健康肉源、产品研发、营销策略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向上游养殖业延展锁定高品质肉源,向下游消费端进行全渠道布局加强供应链建设。未来,全产业布局能力更强的肉制品企业有望打造更具差异化、更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

与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相比,差距很大。中国肉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肉类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达1.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仅4000多家,而像双汇、雨润等知名、大型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肉制品厂成为“热点”已不鲜见,也引发了对动物和肉制品传播病毒的怀疑和忧虑。

肉制品存在添加剂使用占比大、钠含量过高等突出问题。越来越多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标签清洁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肉制品清洁标签已成为行业趋势,这就要求肉制品生产企业改进产品加工工艺,改变配料结构,以满足当代消费者需求。采用产品生产栅栏技术,提高各环节食品卫生要求,从而确保食品安全性并延长产品保质期。

目前,我国的中式肉制品产业还处在区域品牌多而散的阶段,产业集中度还很低,未来必将走向整合集中。在消费、产业双升级的趋势下,有产品、品牌、渠道、技术等综合优势的品牌企业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在竞争中胜出的概率会更大。从肉制品市占率来看,河南双汇市场占有率仍然位居第一,为18.1%;其次,金锣占比6.2%;众品食品和雨润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和1.3%。从肉类加工行业产业链来看,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禽畜养殖以及饲料加工业,中游屠宰加工以及肉制品的深加工,再经过冷链物流运输等链条,肉制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

新兴肉制品企业的崛起层出不穷,主打健康、即食肉制品的袋鼠先生、鲨鱼菲特、光合力量等品牌在各大电商平台销量居高不下。健康、即食作为品牌核心,以高蛋白、低脂肪、低卡为标签,以鸡胸肉为锚点,打造了数十亿的市场。

随着国家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银发时代即将到来。对此类具备经济实力和高品质生活需求的群体而言,适合他们的肉制品及其品牌并不多,对这一片蓝海市场,应该针对其需求进行有针对的产品开发。

肉制品加工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肉制品加工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肉制品加工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芝麻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机遇深度分析2024

芝麻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可以作为食用油、医药、工业、食品等等,所以在我国种植范围很广泛。我国目前芝麻市场处...

国内首张蛋白粉备案证发放 蛋白粉行业市场未来展望

国内首张蛋白粉备案证发放 蛋白粉保健食品迎来“备案时代”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保健食品蛋白粉首张备案凭证、蛋白粉...

2024年中国经济行业展望 多地GDP增长目标出炉

2023年中国GDP超126万亿 增长5.2%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

智慧招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4

现今疫情正逐渐好转、经济持续复苏中,并随着国家“国际国内双循环”、 “数字中国”、“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部...

银发经济行业分析:七大潜力产业获政策支持 老年人这些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目前有近3亿老年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2023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达5万亿元。...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未来国内煤炭供给增量有限

截至目前,山西10座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已建成,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2024年,山西1...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