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7日公布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数据显示,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各地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免费开放A级旅游景区1281家,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其中62家5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票。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
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极大
近来,各类小众景点和充满科技感的旅游产品成为新亮点,旅游行业也正加速探索数字化转型。随着内容化流量和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用户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流量无处不在,全面内容化也已经成为旅行行业的共识。
目前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集聚了大量的用户和用户屏幕时间,与传统OTA和电商平台相比,在技术领域有了明显的方向性差异。前者以视频、图文的形式让用户“沉浸”在平台上,后者以“搜索”、“推荐”等技术让用户“理性”完成行为目标。这些新媒体的“公域”用户,以及“可触达的方法”,给予了旅行行业巨大的运营空间。
大众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从“缺不缺”走向“精不精”,从“美好风景”走向“美好生活”。疫情影响下,传统跟团游比例正在下滑,符合人们旅游新需求的定制游等旅游方式正在快速占领市场。
随着国内低风险地区持“绿码”正常通行政策的发布,国内旅游行业快步入春。各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定制游更是在后疫情时代迎来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告别传统跟团游,追求更私密、自由、省心的旅游方式,旅游品质和消费持续升级。
据携程旅游网的数据统计,今年定制旅游的年增长将高达400%。中国游客定制的目的地覆盖国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定制旅游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民和全行业的,不能把定制旅游与大众旅游对立起来,团队旅游也有高端产品,定制旅游也有大众市场。定制旅游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企业标准、更多的产品品牌,也需要权威的第三方评价。随着国内游快速复苏,旅行线路会逐步深度化、主题化,旅游形式将逐步个性化私密化。自由行会进一步得到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定制游或将成为中高端家庭的首选。
在业内看来,随着各地提振文旅业举措加快落地,预计春节前后返乡和出游需求将增加,这有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信心,推进行业恢复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文旅企业利用科技实现运营效率提升。如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运用特种影视、光机电一体化、虚拟仿真等高新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文化旅游产品集群,将大大提升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增强游客的临场感、参与感和体验感。
此外,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打造出集智慧景区、文化景区、互动景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智慧旅游服务终端,通过景区APP系列定制化开发,提供导游、游览、信息推送、管理支持等一揽子功能服务,为景区和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游览、更贴心的服务。
2022年全年旅游经济预期为谨慎乐观,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2成,恢复至2019年的2成至3成。
在后疫情时代,对于旅游商家来说,数字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运用线上平台与线下产品联动,在出游前做到数字化触达、出游中提供多元化产品服务与供应、提高景区智能化水平等将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未来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将呈现年轻化、内容化、数字化趋势。旅游用户年轻化趋势将推动行业及产品转型,用户属性年轻化和用户习惯内容化推动旅游内容产业发展,需求侧的数字化生活习惯将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
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全国旅游市场按下复苏“加速键”,已迎来向上拐点,但游客出行信心完全恢复需要周期,明年会是旅游市场重现繁荣的重要一年。
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各地逐渐度过新冠感染高峰期,民众的旅游消费心理将从谨慎转为积极,中国旅游市场将迎来全面复苏的新态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出入境政策进一步放宽,随着政策储备、压力测试和精准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的出入境旅游市场在2023年初迎来一个稳步复苏和逐步回暖的窗口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其中,入境游市场预计将比出境游市场恢复更快。
根据外交部消息,中国已经与150个国家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或者安排,中国公民持所适用的护照前往这些国家短期旅行,通常无需事先申请签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加速回归世界旅游体系,重构世界旅游经济格局,迎来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大国再到旅游强国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不仅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以及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持续增长的旅游市场主体,还因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的全球旅游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在为世界旅游发展贡献市场、资源的同时,也贡献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丰富经验。中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未来,中国必将在世界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蛰伏了三年的旅游行业。在各地防控政策优化情况下,迈出第一步,找准着力点、落脚点至关重要。《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将“举办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摆在10大举措的首要位置,切实将文旅行业复苏、市场重启的重中之重与喜迎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结合起来,与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让文化深入百姓生活紧密连在一起。立足文化惠民主旨,《方案》提出,要以“赞颂二十大·奋进新甘肃” 为主题,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惠民服务的系列文化展示、展览、展演活动,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陇原文化盛宴。
近期各地防疫政策持续优化,使得沉寂了三年的旅游行业迎来曙光,A股旅游板块大涨牛股频出,西安饮食11月以来收获130%的涨幅,西安旅游、众信旅游累计涨幅也超过50%,中证旅游指数成分股中有24只个股涨幅超20%。可见市场对旅游行业复苏信心逐渐修复,部分文旅公司股价已经率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数据显示,受益于成分近期持续活跃,旅游ETF(562510)今日收盘逆势上涨2.07%,今日也是创下近10个月新高,而自本轮低点(11月28日)以来涨幅接近20%。拉长周期看,5月10日低点以来,累计反弹了达33.65%。跑赢沪深300指数近32%,涨幅颇丰。
在政府纾困政策促进和企业积极展开自救的情况下,住宿企业顽强地坚持了下来。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这是继今年11月份出台的“二十条”措施之后,针对疫情防控举措的进一步优化。政策暖风吹来,旅游住宿业所期盼的真正拐点,就在眼前。
中国国内旅游网站数据显示,12月以来机票的预订量明显增长,成都、昆明、上海、海口等旅游热门目的地的预订量上涨明显,与旅游业联动效应最为明显的酒店业将迎来强劲的复苏。
在业内看来,随着各地提振文旅业举措加快落地,预计春节前后返乡和出游需求将增加,这有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信心,推进行业恢复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文旅企业利用科技实现运营效率提升。如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运用特种影视、光机电一体化、虚拟仿真等高新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文化旅游产品集群,将大大提升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增强游客的临场感、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打造出集智慧景区、文化景区、互动景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智慧旅游服务终端,通过景区APP系列定制化开发,提供导游、游览、信息推送、管理支持等一揽子功能服务,为景区和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游览、更贴心的服务。
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全国旅游市场按下复苏“加速键”,已迎来向上拐点,但游客出行信心完全恢复需要周期,明年会是旅游市场重现繁荣的重要一年。
高盛最新预测认为,到2025年,中国旅游相关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0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6.6%。
欲了解更多关于旅游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智慧旅游应当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
查看详情
商业地产的概念商业地产,指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故又名做商铺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
据中证报1月18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1月18日在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进...
电解液是化学电池、电解电容等使用的介质,用于不同行业其代表的内容相差较大。有生物体内的电解液(也称电解质),也...
什么是处方药?处方药就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凭医师处1...
团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21世纪,中国团膳的发展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其发展的突破口是独资公司、合资公司团膳的示范效应,...
随着线上生鲜电商出现“裁员倒闭潮”,“盒马鲜生”、“京东7fresh”、“超级物种”等新零售物种诞生,线下生鲜再次引...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