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中国铁建2022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2450.011亿元 同比增加15.09%

中国铁建发布公告,2022年10-12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4013.323亿元;2022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2450.011亿元,同比增加15.09%。

中国铁建2022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2450.011亿元 同比增加15.09%

中国铁建发布公告,2022年10-12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4013.323亿元;2022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32450.011亿元,同比增加15.09%。

全国铁路实行2023年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6046对,较现图增加63对;开行货物列车10894对,较现图增加50对。

以京广高铁京武段按时速350公里常态化高标运营为契机,铁路部门将全面优化调整以京广高铁为主骨架,涵盖石太、石济、徐兰、郑渝、郑太、郑阜、汉十、沪蓉等高铁线路的中部高铁网列车运行图。开行时速350公里高品质标杆列车57列,覆盖16个省(区、市),多个城市间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路网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

北京西至石家庄、郑州东、武汉最快旅行时间将分别压缩至1小时1分、2小时11分、3小时48分,北京西至长沙南、广州南、西安北、南昌西、成都东、贵阳北等跨线运行列车最快旅行时间也将分别压缩至5小时16分、7小时38分、4小时11分、6小时8分、7小时31分、8小时20分。

新图将充分运用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濮阳至郑州段、和田至若羌铁路等新线运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后,襄万段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106列,北京西至重庆北最快6小时46分可达,较调图前压缩4小时24分,郑州东、汉口至重庆北分别最快4小时23分、4小时57分可达,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将更加紧密。

此外,铁路部门将优化调整北京地区主要客站功能,进一步提升首都铁路枢纽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利用改扩建后的北京丰台站能力,统筹优化调整北京地区主要火车站功能,疏解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车站压力。北京丰台站主要办理经由京广高铁至石太高铁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京九铁路、京原铁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枢纽中转普速列车客运业务,初步安排旅客列车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发展的新要求,铁路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智慧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在技术装备领域,铁路部门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大力研发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已经形成涵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持续巩固了中国高铁的领跑优势。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从0到40000,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调整结构、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寄托着我们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梦想,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断贡献铁路智慧和力量。《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智慧铁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铁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来看,由智能感知层、智能传输层、数据资源层、智能决策层、智能应用层等组成。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较上年增加0.3万公里,同比增长2.34%;国家铁路营业里程复线率61.9%,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国家铁路营业里程电化率75.4%,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近年来,铁路部门注重提升软服务、增强硬实力两手抓,积极推动智慧铁路建设。智慧交通建设不仅需要技术智慧,还需要服务智慧。铁路在做好运输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等技术创新应用的同时,推出了电子客票等服务新举措,让人们享受到了现代旅途的便捷采取“数据+智能应用”的模式,有利于促进智慧交通发展,进一步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489亿元,较上年减少330亿元,同比下降4.22%。2021年,我国铁路投产新线4208公里,较上年减少725公里,同比下降14.7%;其中,高速铁路2168公里,较上年减少353公里,同比下降14.00%,占铁路投产新线的51.52%。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是宝贵资源,交通出行数据是交通行业的重要资源,铁路作为集中发送旅客的主力军,在节假日期间经常保持每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的规模,巨量的数据背后蕴藏着铁路部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服务品质的抓手。

此外,铁路行业与公路、水路、民航等共同构成了大交通体系,大交通又与旅游、文化、教育、餐饮、休闲娱乐等各行业紧密相关,可见,“智慧铁路”中蕴含了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无限潜力。

“智慧铁路”就是要利用其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在整个铁路系统、企业内部以及合作伙伴之间 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智能铁路,是一种新型的铁路交通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系统的整合集成运用,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新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这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电子导航系统、实时路人信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信号系统等集成架构的新型网络。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铁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碳中和产业发展现状 碳中和产业投资规模分析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

浮法玻璃行业深度调研 浮法玻璃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浮法玻璃应用广泛,分为着色玻璃、浮法银镜、浮法玻璃/汽车挡风级、浮法玻璃/各类深加工级、浮法玻璃/扫描仪级、浮...

工业大麻行业产业链 工业大麻行业发展分析及市场规模

工业大麻产业属于全球性新兴产业,涉及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等多个行业,其中医药部分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

广东省高尔夫运动发展分析 2023高尔夫产业现状及未来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中国高尔夫运动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体育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体育经济发展机遇及市场规模

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和体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不断壮大体育产业链供应链规模,...

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纵观2022年,我国...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