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平均每20-30年经历一轮大周期,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环保公约是三大因素。 2000-2010年,是船舶行业的运力持续交付的10年周期.
近期,我国造船业利好持续不断。9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27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86.5%;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28.9%,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从全球视野审视这一数据可见,中国承接了大量新船订单。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接订单同比下降17.7%,但我国船舶接单量逆势提升。
9月20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航船票开始发售,主要覆盖东北亚航线。明年1月1日,其将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标志着其商业运营的开启。而去年8月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全面开工建设。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产大型邮轮实现批量化、系列化建造指日可待。
受造船业近期利好消息刺激,9月22日,申万二级航海装备板块上涨1.54%。板块内11只个股全部实现上涨。拉长时间维度看,截至9月22日,年内航海装备板块已累计上涨20.18%。
在景气周期下,航海装备上市公司效益明显改善。同花顺数据显示,航海装备板块11家公司中,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有7家,占比超六成。
造船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随着船龄到期退役替代周期、环保新规等因素影响,造船业目前已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造船行业周期一般是多少年
造船业平均每20-30年经历一轮大周期,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环保公约是三大因素。 2000-2010年,是船舶行业的运力持续交付的10年周期.
造船是典型的周期型行业,景气度主要受宏观经济、全球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旧船更新等因素影响,周期的盛衰更替往往长达20年之久。
上一轮造船行业的高景气期发生在2001-2008年,彼时正是全球化如火如荼的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全球贸易量快速增长,各国经济也出现持续繁荣景象,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刺激航运和船舶需求不断增长。
这段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企业最辉煌的高光时刻。正是这些现在看来有些过气的行业,推动着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超高速增长,并催生和引领了A股市场2005-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其中经过重组整合的A股船企龙头中国船舶,营收和净利润在5年内增长超过30倍,区间股价最大涨幅超过50倍,成为当时A股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公司之一。
2008年之后,以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经济转型为标志,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增速出现逐渐下行趋势,船舶需求也随之进入了10多年的低迷期。中国船舶自2012年开始扣非净利润竟然连续亏损了11年,股价从历史高点下跌最多超过了90%。
船舶行业的下行周期直到2021年后逐渐迎来逆转。
一方面,全球大型活跃船队平均船龄接近21.7年,老旧船替换周期临近,而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新规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进一步加速船舶改造替换需求;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风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大量放水,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国际原油价格最近两年甚至已触及2008年的历史高点,航运需求因此大增,航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进而为造船厂带来了大量的新船订单。
2021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共计1746艘1.23亿载重吨,合同价值总计1096亿美元,创下过去10年来的次高纪录。按照载重吨和合同价值计算,订单量增幅分别达到了82%和117%。
到了2022年,新船订单虽然增速放缓,但是造船的价格开始上升。航运低迷期造船产能大量出清,全球活跃船厂从2008年的1014家下降至2022年373家,为新一轮造船业量价齐升的景气逆转提供了另一波助力。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造船业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中国船舶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为齐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四大船厂。
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今年前五月中国船舶旗下 4 大船厂新接订单共 477.4 万载重吨,已超过去年全年 450.8 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
申万宏源 6 月一份研报指出,2023 年中国船舶新船交付或将大幅上升,2023 年下半年开始释放利润。
其分析称,预计中国船舶集团 2022 年、2023 年分别交付运力 422.4 万、613.3 万 CGT,同比增长 -20.6%、45.2%;而整体来看,新造船价格从 2021 年第一季度开始上涨,且 2022 年至 2024 年低价订单占比逐渐减少,自 2023 年下半年开始,高价订单有望释放利润。
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副总经理林青山近日表示,到目前为止,民船订单已经承接了大概 300 亿元,2026 年已经全部接满,2027 年接了快一半,甚至有些生产线已经排到 2028 年。
不仅是行业龙头中国船舶本身,国内造船业也整体迎来景气。
中国船舶 ( 600150.SH ) 盘中股价续创 7 年新高至 33.67 元 / 股,但受大盘走弱影响,中国船舶收盘回吐部分涨幅,跌 1.28%,报 32.28 元 / 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当日主力净流出 3.05 亿元,净特大单为 -3.045 亿元,净小单为 3.82 亿元,全天成交量为 174.71 万手,成交额为 57.36 亿元。
不过,6 月 15 日至 6 月 21 日的近五个交易日里,中国船舶区间涨幅已高达 16.28%,年初至今区间涨幅更是高达 44.88%。6 月 20 日,中船系震荡走高,中国船舶盘中涨停,股价一度创 7 年以来新高。
1998 年上市的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过往 25 年中股价历史高位出现在 2007 年 12 月,为 134.86 元 / 股(前复权),不过其后即一泻千里,在此后一年股价跌去近九成至 13.88 元 / 股。
从业绩上看,2003 年至 2008 年期间,受业内供需严重错配影响造船业迎来超级周期,再加上注入优质资产,中国船舶净利润也一直增长,直到攀升至 2008 年的高点 41.6 亿元。
但其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量增速下滑,国际船舶需求长期低迷,此后中国船舶均未能翻越 2008 年的利润高峰,其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自 2012 年起亏损至今。
中国船舶 2023 年一季报显示,其业绩仍然略有下滑,营收同比下降 30% 至 90.4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 16% 至 4354 万元,公司解释称收入下降乃受船舶建造产品收入确认节点分布不均衡,以及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所致。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前五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 15.4% 至 164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5.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则增长 49.5% 至 2645 万载重吨。
6 月 18 日,海关总署发布的 5 月进出口商品统计月报显示,2023 年 1-5 月,我国累计船舶出口 2025 艘,同比增长 33%,金额达 608.511 亿元,同比增长 30.4%。
《2023-2028年中国造船业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造船业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造船业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造船业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造船业行业的市场规模、造船业市场供需求状况、造船业市场竞争状况和造船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对造船业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中研普华凭借多年的行业...
查看详情
精密仪器是仪器仪表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产业链来看,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芯片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包括...
海洋藻类是海洋生物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中无机物的天然富集者和有机物的最大生产者。藻类生长速度快、结构简单...
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3...
氢储运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氢气储运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成本高等难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2012年,西安交通大...
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预计在4500 万吨左右。当前电解铝产能规模已接近天花板指标,新增产能逐步减少。数据统计,目前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渐关注,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也越来越受...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