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在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介绍,2022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同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

近年来,在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介绍,2022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机器人产业品牌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应用加速拓展。辛国斌介绍,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73家,10家机器人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不仅在物流、医疗、建筑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空间探索、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会人士认为,当前机器人呈现出人机共融、虚实融合、智能驱动、泛在交互等发展特征,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要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比超50%

辛国斌称,工信部将坚持应用牵引,深入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做强细分领域落地应用,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鼓励新兴领域先行探索,推动机器人创新产品不断渗透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建立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协同创新机制,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带动一批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坚持融通发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拓展应用。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因地制宜推出机器人产业政策。未来,其他城市是否会推出相应的政策,值得期待。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机器人正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未来,机器人将继续向多领域扩展,在医疗保健、农业、物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深度融合,这些领域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机器人产业升级换代。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拓展应用。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因地制宜推出机器人产业政策。未来,其他城市是否会推出相应的政策,值得期待。

二是广阔的市场需求。机器人正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未来,机器人将继续向多领域扩展,在医疗保健、农业、物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深度融合,这些领域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机器人产业升级换代。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机器人有了更强的感知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任务,提高其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背景下,备受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从0至1”的发展机遇。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

受到广东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的吸引,粤牌机器人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广东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告诉记者,大湾区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也是制造机器人最多的地区。2022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了以深圳、广州、珠海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品牌,并从单一领域应用向多领域应用拓展。以深圳为例,已经培育出汇川技术、长盈精密、优必选、大疆、普渡等知名企业。

最开始,深圳依托20世纪80年代廉价劳动力以及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一批海外机器人生产厂商来此地汇集。当时的机器人模型,仅限于以工业机械臂为特征的自动化产业,集群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其性质更倾向于加工-外销的模式。从2000年开始,受益于出口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产业为主要产业、外资为主要资金的外向型工业结构格局,机器人产业开始加速成长。

2022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1644亿元,同比增长3.9%。同时,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持续保持较高位增长,企业总数量达到1018家,较2021年945家同比增长7.68%。2022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结构中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48.16%,非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51.84%。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仍是南山区和宝安区,2022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与2015年相比增长约5.7倍。

任玉桐表示,深圳以服务机器人为主,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人才,更具有研发优势,轻量的服务机器人发展较好,也出现了几家领头企业,因此会产生集聚效应,现在就是把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推向海外的最好时机。

“出海”已经成为机器人企业的标配,以商用配送机器人公司普渡为例。2020年,普渡正式开始大规模出海,随之海外销售占比迅速提升,从2019年的8%提升至现阶段的80%以上,2022年出货量超2万台,开拓了大型商超、养老院、工厂、医院等多元场景。

深圳提出《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工业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此外,“20+8”产业集群将给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走向千家万户。

《2023-2028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空气质量检测行业市场现状及战略前景

空气质量检测,是指对空气质量的好坏进行检测。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

保健品直销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直销是一种通过直销企业、直销员和消费者构建起来的交易方式,其特点在于没有固定的零售场所。从缘起来说,一是直销企...

全球镍市场10月份供应过剩32200吨 2024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镍市场10月份供应过剩32200吨,去年同期为过剩12100吨,9月为过剩24700...

行业分析报告 棋牌游戏行业市场全景分析

棋牌游戏是棋盘游戏和牌类游戏的统称。棋牌类从明、清开始一度兴盛,现代棋牌游戏以休闲为主,主要有扑克、斗地主、麻...

2023年中国IGBT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电能变换和电路控制,是进行电能处理的核心器件,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间的桥梁,细分产品M...

2023年白油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趋势

白油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是经超深度精制脱除芳烃、硫和氮等杂质而得到的特种矿物油品,一般由分子量300~400的烷烃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