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越来越多本科生“回炉”读职校
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多名“回炉”毕业生表示,技能学习可以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配置,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技术更新换代加快,要求毕业生不断学习新技能。多名受访毕业生提到,就职企业鼓励员工在职期间考取更多技能证书,并将其作为升职加薪、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回炉”学习技能在一些就业领域成为一些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刚需。
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高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再创新高。加之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市场承压。
据人社部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技能人才数量的提升。
制造业人才缺口排名前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制造业人才缺口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缺口分别为950万、909万、450万人。
从全国来看,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2022年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长84.39%,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31万人。2022年职业本科在校生22.87万人,比上年增长76.91%,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按“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10%”的要求,以现有高职(专科)招生规模测算,至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将达到近54万人,约为2022年招生人数的7倍。
据沙利文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6,045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8,71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9.6%,增速明显;预计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将于 2024 年突破万亿规模,并于 2027 年达到 12,681 亿元,自 2022 年至 2027 年的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7.8%。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职业教育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应推动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乡村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乡村产业动力变革和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类型则更为丰富,既包含法律、教师、财会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也包含公务员考试等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以及汽修、烹饪、IT等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受到如此关注的根本原因,还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和市场需求。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存在。此外,激烈的职场竞争也让成人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增强,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随着国家对校外学科培训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原本专注于学科类培训的教育机构纷纷谋求转型,职业教育是瞄准的方向之一。
目前,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职招生600.37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
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在海外19个国家建立20个“鲁班工坊”。
实践证明,通过职业教育传播中华文化,是深化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为各国学员提供了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
发展格局
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来看,已经形成了“发展经济与服务民生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多元办学格局与现代治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规模方面,我国目前已拥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从我国职业教育产业链和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学历职业教育还是非学历职业培训,产业重点都集中在中游,再加上细分赛道众多,各赛道集中度低,众多头部企业纷纷在各自优势领域深入布局。
2023年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亮点频现,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举措,推动了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随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得到确认,职业教育将肩负起建设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供给的重任,在家政、医疗、交通运输、应急等社会服务业,以及能源环保、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行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政策
2023年4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要求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提出到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市域产教联合体,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2023年9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23个为国家级产业园区,5个为省级产业园区。
2023年5月,教育部启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工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等6个重点领域,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等一系列目标。方案紧扣当前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提出5方面19条政策措施,对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南。
2023年7月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整合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优质资源,组建全行业、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7月25日,首个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标志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全面铺开。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开幕式。在本届论坛大会上,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被多次提及,各界将其视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方面的重要成果。目前,全国28个省份的2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在国(境)外开展办学项目400多个,成立了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建成29所“鲁班工坊”,建设了26个“中文工坊”、10个“现代工匠学院”、39所“丝路学院”和10所“郑和学院”。
浙江省政府官网1月9日发布《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500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37%;高技能人才55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超过37%。
当前市场对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制造业的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人。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未来前景预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联合研究报告称,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系统存在技能与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问题,没有做好迎接未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需求大幅增长的准备。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呼吁改革职业教育,拯救青年失业率》报告,指出中低收入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中低收入国家职业技术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世界经济论坛(WEF)预计职业教育在未来就业率增长中将发挥较大作用,由此,教育行业的就业岗位预计增长约10%,并为职业教育教师、高等教育教师增加300万个就业岗位。
经合组织(OECD)发布《构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报告,指出全球职业教育在响应能力、灵活性、包容性和创新方向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办“世界教师日联合大会”,大会指出全球教师存在缺口较大、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国际政策议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潜力无穷,正推动社会平稳发展。国际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有着积极预期。
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5年,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领域人才缺口将高达2900多万人。同时,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不断涌现。当前,市场对数字技术领域从业人员需求较大,优质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国家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发展趋势
在政策、经济、产业周期因素共同催化下,新旧更替的发展节点已到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职业教育加速在线化。同时,数字化浪潮涌动,AI+职业教育提速增质。相较于其他教育行业细分赛道,职业教育获资本市场青睐,并购与行业整合机会尚存。
职业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职业教育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职业教育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职业教育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职业教育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4-2029年职业教育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职业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类型则更为丰富,既包含法律、教师、财会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也包含公务员考试等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以及...
查看详情
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报告说,按照收入客公里计算,去年11月全球航空客运总量同比增长29.7%,已恢复至...
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
雨量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降水量的装置,它可以监测和记录液态降水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于气象观测、水文管理、...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它们能潜入水中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水下极限作业...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