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分析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分析 > 深度分析

2022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2年4月28日 yinheng来源:互联网 607 34
  • 繁体

电子烟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芯片设计方案商,电池、烟油、雾化器、屏幕、棉、丝等配件生产企业,塑料、五金等其他原材料,丝印、包装等供应商,代表公司主要是亿海电子、亿纬锂能等。

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我国烟民人口一直数量庞大,甚至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市面上的一些水果烟、电子烟等,充斥年轻人的好奇心。近期严令水果味电子烟将禁售。

电子烟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芯片设计方案商,电池、烟油、雾化器、屏幕、棉、丝等配件生产企业,塑料、五金等其他原材料,丝印、包装等供应商,代表公司主要是亿海电子、亿纬锂能等。中游,是电子烟的设计制造,主要包括电子烟制造商和传统烟草商,代表公司思摩尔国际、中国波顿等;下游主要包括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代表公司为雾芯科技。

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内销和外销一直处于迅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内销市场规模145.0亿元,与此同时,而出口市场规模也同样庞大,2021年外销出口达1015.0亿元。

水果口味电子烟将禁售

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5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

管理办法同时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电子烟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禁止利用自动售货机等自助售卖方式销售或者变相销售电子烟产品;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门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电子烟产品销售网点。

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4月15日公布《关于电子烟零售点布局和许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不予电子烟零售许可的情形还包括:

1、因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或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电子烟被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

2、因销售非法生产的电子烟或不按要求在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交易被行政处罚未满三年的;

3、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关注、购买、吸食电子烟的经营场所;

4、主营业务与电子烟零售业务没有直接或间接互补营销关系的业态类型;

5、报送信息存在虚报材料等不诚信行为未满一年的。

国内电子烟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烟草市场实施“专卖制度”,严格管理生产和销售,具有相对较重的消费税,综合税率在60%左右。而电子烟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生事物,当前还被视作普通消费品,综合税率基本上不超过20%。如果对电子烟像传统卷烟一样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或将引发整个电子烟市场格局的变化。

中国烟民规模世界排名第一,但目前电子烟在国内的渗透率仍远远低于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各国电子烟市场渗透率排在首位的是美国,其渗透率为38%,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日本和英国,两国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0.3%和20.9%。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如欧美、日、韩,均针对电子烟出台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监管措施,中国也将电子烟产业平稳发展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强化电子烟监管势在必行。

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电子烟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查阅最新电子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及分析情况。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5月这些新规将实施 用人单位不得对职校毕业生设置就业门槛

5月这些新规将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监管、机动车登记更加便捷、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升学就业更有保障……5月起,一批新规...

95号汽油或重返“9元时代” 油价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95号汽油或重返“9元时代”世界石油需求量并没有因为近些年疫情而减少,而近期的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则导致国际油价上涨4...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国内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现况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从最新的人口数据来看当前人口出生超过100万的仅有广东,其次则是河南等地区。全国有十2...

《机动车登记规定》5月1日起实施 机动车保险市场现状如何?

《机动车登记规定》5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动车登记制度,推出5项便利机动车登记新措施。一是推行私家2...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三孩政策能解除人口警报吗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截至目前,已有30省份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有15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另外,30...

95号汽油或重返“9元时代” 汽油行业发展前景2022

95号汽油或重返“9元时代”4月28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在经历了上轮“大幅下跌”后,本轮成品油价格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