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2023海绵城市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目前我国从事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上千家,一半以上集中在省会及经济特区以上的城市。其中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市国内海绵城市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约占到国内相关企业数量的75%。

2023海绵城市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目前我国从事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上千家,一半以上集中在省会及经济特区以上的城市。其中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市国内海绵城市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约占到国内相关企业数量的75%。

从中国正式开始以试点的形式部署海绵城市建设。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经分两批将30座城市列为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3个地级市、2个国家级新区及1个县级市。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预计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这对很多行业企业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海绵城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近年来气候条件恶化日益严重,在暴雨侵袭下各大城市都遭受严重的内涝灾害,我国城市内涝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追求速度、过于粗矿,城市排水防涝缺乏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滞后、河湖水系被随意侵占。因此我国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客观需求。解决我国城市面临的“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水资源缺乏、径流污染与合流制污水溢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是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广落地。但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其全面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昆明是国内较早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

2022年5月,昆明市成功申报“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2022年11月,昆明已建成海绵城市71平方公里。2022年6月,在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竞争性选拔中,南昌市排名第十一,成为全国第二批25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从此,南昌市又多了一张城市新名片——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现阶段海绵城市的主要实现手段包括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等。其中透水铺装是使硬化土壤实现海绵功能的重要手段。所有道路平台的铺装理想状态应该是透水透气、不污染土壤,可以截留雨水并且不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还可以为地面降温。而不透水铺装路面不仅渗透率差,而且要命的是水流速度还更快,导致蓝色峰更早一些。故此,城市化铺装不仅改变了系统的洪峰流量,还改变了系统到达洪峰的时间。

十四五”期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在中国“双碳”战略机遇期,应当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建筑能耗降低等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二氧化碳减排,与“双碳”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有望借力“双碳”机遇,将雨水收费制度融入碳汇交易市场,利用金融体系来支撑海绵城市建设。与此同时,相关规范立法也有待完善:如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将雨水作为面源污染源,就为立法收费提供了合理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常态化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其作为城市的基础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开发出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应当使政府投资(如出资购买相关服务)发挥带动作用,鼓励探索新的市场机制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的常态化同样有赖于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产品体系,采用标准化产品,将大大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效率与效果。

在政策导向方面,引入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持续性地促进和引导技术体系向下推行。以风险评估为例,在现有政策条件下,制作评估模型既耗费精力又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显然很难激发技术人才主动投入到此类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中。

最后,为进一步助力现有政策机制的有效推进,可以尝试将已经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基础的理念应用于实践。例如,借鉴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控制计划的污染负荷分配方式,使径流控制率与受纳水体的水质指标直接挂钩。TMDL可以成为河长制的抓手并纳入评判河长的工作成效的评价体系,这有助于改进现状海绵城市建设的监测评估方法,亦有助于推动更多中国城市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综合性城市水系统管理方案。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海绵城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海绵城市行业的供需状况、海绵城市发展现状、海绵城市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建议、海绵城市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海绵城市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海绵城市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海绵城市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海绵城市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在形式上,海绵城市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海绵城市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海绵城市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海绵城市行业全景图。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电视行业市场行业分析 彩电企业上半年利润同比大增

电视机行业市场多大?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机构发布《关于2...

金融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金融行业投资态势如何?目前国内最高收益的朝阳行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金领”的职业追求...

2023活性白土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近年来,活性白土凭借其良好的产品性能,在食品、化工、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在食品领域,活性白...

2023水利建设行业投资规模及发展潜力分析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步增长,带动了建筑业持续发展。未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仍将...

2023年商业地产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现如今,大多数商业项目开发都以“住宅+商业体”的形式开发,而对于住宅和商业体的规划,主流还是商住分离,但仍有部...

情人节“浪漫经济”营销 网络营销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202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网络,并且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甚至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网络营销也是顺应...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