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餐,作为万亿级餐饮市场的“隐形大鳄”,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我国团餐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9万亿元升至2021年的1.8万亿元。从校企食堂到商务用餐,从旅游配餐到团建聚餐,团餐在各个场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团餐市场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凸显。在消费升级的助推下,用户对团餐品质、服务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也在主动求变,向着品质化、服务化和差异化发展。
根据发布的《2023年中国团餐百强及大数据分析报告》不难看出,当下团餐在餐饮行业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供应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整合优化供应链是团餐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团餐,即团体膳食,是一种为群体消费者提供就餐服务的餐饮模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饮食供应已成为团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部队团餐、会议团餐、活动团餐等。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营养餐政策出台,以及不断推进阳光化采购,使得我国团餐产业不断扩容。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9万亿元升至2021年的1.8万亿元。其应用场景也逐步覆盖至老年餐、月子餐等,并同社会餐饮融合,布局社区团餐、团餐外卖、航空餐等。
在过往的5-10年当中,团餐的增长率是高于整个餐饮行业的增长率的,这也是得益于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增长,所以B2B的团餐本身正在需求增长期。目前在国内团餐行业,已经有部分头部企业开始打造连锁化品牌,主要企业有千喜鹤、禧云、美餐、德保膳食、健力源、望家欢、新又好、麦金地等。
近年来,资本也开始涌入团餐市场,目前团餐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战略投资等早期阶段。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团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团餐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的环节较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供应商,包括提供原材料、餐饮服务及设备等商家;中游则是团餐运营企业,代表性企业有千喜鹤、健力源和德保膳食等,下游主要是学校、机关、企业等消费群体。
从数据来看,此前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团餐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总规模同比下降15.4%,而团餐市场仍有2.0%的增长。2021年,团餐行业同比增长15.8%。只是,相较于社会餐饮,团餐产业在运营、管理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更加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整个产业谋求转型升级。
团餐要向品质化、服务化、差异化升级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技术和生物技术,都在推动产业向数字化、工业化的方向升级。同时,追求社交、体验、国潮等消费潮流的Z世代,以及越来越多的注重便利、健康、营养的银发群体都成为团餐的重要消费主体,这也在要求团餐企业做出调整。
团餐销售渠道的稳定性、规模化,无疑使之成为当下各类预制菜企业重点瞄准、试图全面占领的新增量市场。团餐行业的火热持续拉升了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
我们的报告《2024-2029年中国团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团餐目前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标准化不足,出品的口味参差不齐,食材的搭配混乱,营养和健康也难以保障,预制菜可以通过经验丰富的星级厨师通过工业化手法对出品进行专业的研发,通过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保鲜技术,让现场的制作节省了大量的步骤,也确保了出品的稳定,味道佳。
预制菜本质上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整个制作过程是在大型中心企业的中央厨房里完成的,要经过选材、分切、搅拌、蒸煮等各种复杂工序,由于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量化标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原本躲藏在餐馆后厨相对私密空间的制作工序,在工厂被置于公开场合之下,更便于质量监测。
报告对我国团餐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团餐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团餐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团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