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千亿赛道,大量需求!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3

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燕窝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33%,特别是在双十一期间,在滋补品类消费中独占鳌头。

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到底多大?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同时,全国约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称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人群。在起初阶段,亚健康患者一般会先去药店就医,但中国基层药店无法满足10亿亚健康患者的需求,因为他们更需要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指导服务。

在此背景下,燕窝作为中式传统滋补品代表之一,热度一路攀升,成为增长快、热度高的品类,以知好燕为代表的精致礼品燕窝品牌更是发展迅猛。有专家预测,燕窝需求旺盛,同时覆盖母婴、送礼、滋补、美食四大领域红利或将成为千亿大市场,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燕窝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33%,特别是在双十一期间,在滋补品类消费中独占鳌头。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燕窝相关企业1.1万家。比较知名的有小鸟鲜燕等燕窝品牌。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常用的滋补品有人参、鹿茸、海参、蜂乳、蜂蜜、蛤士蟆、龙眼肉、阿胶、银耳、燕窝、西洋参、鳖等。药食同源,大部分滋补品在作为中药材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日常食材,因此滋补品也称作滋补食材。

中国滋补保健品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3年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约 20%。滋补品类别中,中药滋补品和保健食品是市场的两大热门品类,预计 2023 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 300 亿人民币和 400 亿人民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长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滋补保健品市场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壮大,预计 2023 年的年轻消费者人数也将达到 2 亿以上。

据网络数据统计,2020年燕窝在健康滋补营养品销售中占比近5成,购买人数同比2019年增长1.85倍,购买金额同比增长2.3倍,越来越多人青睐燕窝,未来燕窝市场大有可为。值得注意的是,购买人群中的主力消费人群更新为“90后、00后”,年轻一代的加入带活了滋补养生市场,其强劲的消费力吸引各大投资者争相布局滋补养生市场。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保健品、燕窝的利好大环境,还是消费者的接受度,或者是各路资本的前赴后继,都能证明燕窝处在快速上升通道。背靠着庞大的行业红利,鲜炖燕窝作为其中潜力较好的细分赛道,目前成为燕窝市场发展新增量。无菌鲜炖燕窝开创者知好燕更是在全国掀起一股加盟创业热潮,这些都论证了鲜炖燕窝未来前景可观。

2022年货节至春节期间销售的数据显示,礼盒装健康食品受到消费者欢迎。燕之屋因浓鲜礼盒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80%,汤臣倍健蛋白粉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5%;swisse也成了大家青睐的保健品,销量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京东健康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货节期间滋补类产品受消费者追捧,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燕窝成为成交额同比增长排名前3的品类。礼盒类滋补产品成交额占比超85%,成为春节送礼人气佳品;其中,花胶礼盒产品热卖,不仅受到广东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山东、四川、江苏成为成交额同比增长排名前3的区域;购买花胶品类的用户中,26—35岁年龄段占比近半数,滋补市场年轻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此外,年轻一代的观念更为前卫,随着90、00后陆续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正成为燕窝消费新生力量。Z世代群体崇尚科学滋补,鲜炖燕窝贴合他们的喜好,未来会更受欢迎。

其次,近年来燕窝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鲜炖燕窝以其更新鲜、更营养的特性,从而吸引消费者。来自CBNData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鲜炖燕窝已经连续两年天猫增长超150%,是即食燕窝两倍以上。2019年11月,天猫、京东燕窝行业商品交易榜单前十的燕窝产品中分别有6个和7个是鲜炖燕窝。

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不到5%,而随着2016年10月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政策革新,“大健康”这一老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由大健康产品转变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格局”,保健品也被推上高潮。由此可见,中国营养保健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调研显示,90后养生注重“内服外调两手抓”,在内服、锻炼、饮食调整、作息调整、中式养生、休闲娱乐、看医生等众多健康解决方案中,包括保健品、食材在内的内服养生遥遥领先。选择内服养生,90后偏好含天然成分的保健品,果蔬植物有机萃取也深受喜爱,中药材、珍稀成分则成为新宠,例如选择由茯苓、陈皮、决明子、山楂等纯中药配方制成的瘦身茶代替日常茶饮。

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从消费端来看,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增长空间大,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已经从2009年的586元增长至2019年的1902元。不过,我国与发达国家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水平仍有较大差距,2019年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量为29美元,仅为美国的1/8左右。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中高收入人群还在不断增长,未来保健食品的消费能力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整体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迎合这一新兴市场,保健品向零食化、即食化方向发展,做成冻干、糖果、果冻等产品会更加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此外,产品包装的便携性、个性化、环保,甚至社交特征化也是“圈粉”的重要因素。

人均消费金额提升空间大。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大,但人均消费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竞争格局上看,膳食补充剂市场格局分散,竞争激烈,龙头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从品类上看,膳食补充剂零售规模增速高于传统滋补产品,我国保健品消费呈现专业化、现代化趋势。从产品剂型和功能上看,剂型以便于服用携带的胶囊和片剂为主,功能上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增强免疫力为主。从渠道结构上看,伴随着消费者对保健品认知的提升与营销方式的转变,我国保健品的销售渠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渠道占比下降,线上占比持续提升。

我们发现,保健品市场在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出现负增长的时候,也在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分级管理以及产品形态的丰富。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的范围经历了逐步扩大的过程,1991年推出特定保健食品(FOSHU),2001年推出营养机能食品(FNFC),2015年推出功能性标示食品(FFC),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政策的推出都刺激了日本健康食品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

从发展前景来看,老龄化进程将为保健品的长期市场需求构建基础。老龄化趋势驱动慢病增长,保健品尤其是以传统中医药为基础的保健品将会被特定人群列为刚需产品。其次,我国国民收入逐年增长,伴随着健康意识的崛起,人均医疗保健开销也在不断增长。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功能诉求不断细分化和专业化。保健食品行业将会进入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滋补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本报告由中研普华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长期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同步的市场研究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滋补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新能源汽车安全形势研判分析 汽车热管理和复合集流体发展空间

坚决遏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以视频方式联合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

冰箱行业步入“嵌入”时代 2023冰箱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需求分析

冰箱行业市场前景怎样?从大会上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嵌入式冰箱线下市场的零售额占比从2022年的19.1%增至2023年2...

发挥乳制品营养改善作用 乳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乳制品行业市场前景怎样?在中国市场,乳制品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必需品。尤其是在健康、营养备受关注的时代,乳制2...

上半年it服务业实现出口240亿美元 中国IT服务市场发展现状分析2023

近几年,伴随着中国IT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根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IT人才年缺口100万。另一I...

藜麦国际市场需求强劲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藜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

藜麦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粮食作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全营养的功能性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具有较高...

24岁以下用户为最大的用户群体 2023年中国漫画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漫画行业市场前景怎样?中国在线漫画总体分为两个大时代,第一个时代为纸媒漫画时代,2008年以前,漫画类杂志陆续出版2...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