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顶层设计 2023数据要素商业化应用落地

在 2025 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 以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据二十条等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频频落地,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自《"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 在 2025 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 以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据二十条等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频频落地,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今年以来,数据要素的政策东风更为强劲。3 月,国家数据局组建,成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要一环。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既体现了政府对数据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政府希望通过确保数据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数据局局长官宣,数据局高层人员已基本就位,数据局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从顶层设计可以看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势在必行;地方积极响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地的数据要素政策文件密集发布。7 月 4 日,深圳出台《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对数据确权的全流程作出了全面指引。 7 月 5 日,北京市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涉及 20 项具体任务,提出力争到 2030 年,全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 2000 亿元;7 月 21 日,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公共数据数据条例》,明确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通应用、数据安全市人民公共数据运授权 政府 营机构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数据管理活动流程及要求。

同时,在要素市场组织架构已经完备的背景下,各地加速布局地方性数据集团和数据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 48 家数据交易机构,深圳数据交易所自成立以来已推出了 1500 多个数据产品。

自此,万事俱备,东风也已来。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初见雏形,数据要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不难看出,下半年以来,我们正在跑步进入数据要素政策加速催化期。这有望从源头加快商业化应用落地,高达十万亿的新市场正在加速拉开帷幕。据国家发改委专家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 3.3 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 30 万亿元。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

六月开始或将进入数据要素政策加速催化期,从深圳市正式印发《深圳市数据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到北京市《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发布,验证我们先前判断,数据要素行业已经进入政策加速催化期。

数据要素开启产业化新阶段。当前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可观,位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着数据要素有效供给不足、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交易规则与定价机制有待完善等现象。这需要全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数博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数据相关企业近208.7万余家,截至2023年5月,2023年大数据新增注册企业19.2万余家。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大数据领域布局早、布局深,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4年至2015年的酝酿阶段,2014年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二是2016年至2020年的落地阶段,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发布实施,提出五大发展目标、七大重点任务和八项重点工程,大数据产业快速向前迈进。三是2021年至今的深化阶段,“十四五”规划全面布局大数据发展,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

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核心三要素之一,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生产力。“短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支付都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此轮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让人们重新审视数字科技的发展。”中国移动原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原会长王建宙表示,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到拓展现实,未来随着6G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数字技术将成为应用开发的基础,产业将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创新和应用。

大数据承载着生产要素的新价值,但也面临着不同于以往要素的新特点。参会嘉宾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为数据的生产、存储、加工、挖掘、应用创造了条件,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必要条件已经成熟。但数据如何明确所有权、探索价值创造机制、数据开发和隐私保护,这些都亟待进一步提高认知。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态势

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总体看,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较2016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7.6%,高于GDP增速5.4个百分点。

产业数字化持续带动5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6.4%,较2016年提升2.1个百分点。从国别看,2016年至2022年,美国、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规模分别增加6.5万亿美元、4.1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1.6倍。德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连续多年高于美、中、日、韩四国,2022年达到92.1%。

具体来看,全球各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等领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

在数字技术与产业领域,全球5G快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为30.6%,同比提高5.5%。人工智能产业平稳发展,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3%,2023年第一季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投融资领域。全球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总体趋稳,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压力加大,电信业营收稳步增长,互联网行业营收增长放缓,软件业营收增速回落。

全球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稳步发展,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达1032家,较上年增加10家,产业数字化独角兽企业较上年增加16家,整体进入深化应用阶段。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竞争分析与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应用阶段,数字化转型应用领域由生产研发向供应链协同、绿色低碳方向延伸,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转型的重要支撑,加速与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逐步推动形成平台化、开放化、无线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形态。

在数据要素领域,近年来,各国将行业数据空间作为数据流通的关键基础设施,持续打造产业生态合力。主要经济体加快数据空间建设探索,欧盟在《数字欧洲计划》统一体系下,多主体协同推进公共/行业数据空间建设;美国依托云基础设施优势,面向数据流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日本以点破面,通过指导现有基础设施向数据流通服务方向转型发展数据空间;中国加强行业数据空间应用牵引,开展行业龙头与初创企业产业生态培育。

2030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

北京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涉及20项具体任务。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30年,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实施意见》明确,本市将建立各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清单,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服务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据了解,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2022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占全国的39%左右。

为加快推动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实施意见》鼓励探索数据资产评估和入表,开展数据资产质量和价值评估,为数据资产流通提供价值和价格依据,并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

公共数据将分类分级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其中,对用于公益服务的公共数据遵循“开放是常态、不开放是例外”原则,市大数据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建立各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清单。

同时,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服务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加强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建设,鼓励通过应用竞赛和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方式,推动有条件无偿使用公共数据。

据介绍,本市也将按照有条件有偿使用的方式,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广完善金融等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经验,加快推进医疗、交通、空间等领域的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研究推动有偿使用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

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作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六大标杆工程之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定位为建设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也将继续升级。根据《实施意见》,本市将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建立数据交易指数,服务各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支持建设社会数据专区,开展数据产品交易、融合应用、资产评估、托管、跨境和数据商备案等服务。

本市也将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通国际规则和数据技术标准的制定,重点推动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流通业务合作,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落地实施,分类分级推动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通。

《2023-2028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竞争分析与投资潜力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通用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前景战略

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

化工行业有望进入补库周期 2023我国化工品未来投资战略分析

我国化工品除直接出口伴随下游制品大量出口,代表性品种18-22年直接出口量占比多数介于0%~20%,而考虑下游出口后,...

深圳建设200兆瓦虚拟电厂 2023年国内虚拟电厂行业发展趋势

虚拟电厂的一大优势在于不占用土地资源,也无需新建输电通道,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消纳...

2024宠物经济细分行业快速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宠物殡葬业在全国各地兴起,从事该行业的许多店家会提供宠物遗体清理、遗体火化及宠物骨灰寄存等服务,还有一...

农业机械产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机市场在未来趋势分析

根据相关规划目标,中国农机市场在未来10年中将保持较快增长,销售规模年均增速在5-6%左右,预计2030年后中国农机市9...

2024中国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前景

稳健医疗主营医用耗材和健康生活消费品两大业务,过去三年,受感染防护用品需求大增的影响,稳健医疗业绩得以实现爆发...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