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 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突破8000亿元

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 大多数人吃的预制菜都是高油高盐的,长期吃不利于健康。 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具有方便、高效、出品稳定的特点。根据其消费形式、包装方式、贮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别。根据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根据包装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散销、小包装、大包装三类;根据贮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冷藏、速冻、热链、常温四类。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时间去买菜备菜,也没有时间学做菜,但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生活品质、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预制菜因为免切免洗免配,有效节省了时间,口味也不差,就使得消费者对预制菜品需求变大。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以及调味品生产业,上游养殖、种植等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参与预制菜生产可有效降低成本。产业链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包括成品菜和半成品菜的生产,产后储存方式以冷藏和冷冻为主,常以冷链物流配送至下游。产业链下游预制菜的销售渠道可以分为B端和C端两部分。

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 大多数人吃的预制菜都是高油高盐的,长期吃不利于健康。  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升级、关系居民饮食健康的重要产业。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预制菜的出现契合了市场对效率与品质的需求,帮助餐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同时,该产业仍面临国家和行业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C端市场待开发等风险与挑战。

预制菜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早在上世纪40、50年代,预制菜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起步。而预制菜在我国市场的加速兴起,则与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变化、消费者就餐方式多元化、餐饮产业供应链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市场对预制菜产业的追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无关系。

据艾媒咨询调查,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突破8000亿元。 

2022年4月,央视新闻报道,3月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形势最为严峻的上海地区近半个月的同比增幅超过250%。4月以来,Wind预制菜指数整体涨幅已经超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预制菜板块明显跑赢大盘  。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事件被点名 。

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预制菜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型行业。产业链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和加工业。产业链下游是预制菜的消费市场,分为B端和C端两大销售渠道。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B端销售为主。近年来,随着餐饮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因疫情催生的家庭端消费需求变化,预制菜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3万余家;2023年1—11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370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142.9%。随着热度的持续提升,更多的资本注入预制菜领域,且融资项目金额以千万元级居多,助推了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


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产值呈金字塔形分布。产值超过百亿的基地共计17家,其中山东、福建、重庆分布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5家、4家和2家。广东、四川、湖北、河南在各产值区间段的基地数量分布较为平均。河北、安徽、浙江、湖南、陕西、江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甘肃、内蒙古、云南、广西、宁夏、贵州、吉林的基地,多分布于中后段产值区间,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45%基地的预制菜专业园区面积超过千亩,山东、广东数量领先。从预制菜专业园区面积区间分布来看,拥有千亩以上预制菜专业园区的基地数量最高,为45家,预制菜专业园区面积在300-1000亩的基地为19家、在100-300亩的基地为8家,100亩以下的基地为28家。其中,山东和广东千亩以上预制菜专业园区的数量最多,两省均为8家,四川和福建千亩以上预制菜专业园区数量也较多,分别为6家和5家。

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  快速发展势必伴随产生一些不良现象


不管是对电商巨头,还是家电巨头来说,布局预制菜已经成为巨头们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行业政策扶持、冷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参与玩家将进一步布局,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

从国家层面来讲,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后,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将预制化食品列为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

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快速发展势必伴随产生一些不良现象。比如,预制菜生产企业鱼龙混杂、生产条件参差不齐、原材料品质堪忧等,相关现象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动摇行业发展的根基。为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行业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 2022 年 5 月,我国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了6.67 万家。但是,预制菜产业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现存预制菜生产商存在生产技术良莠不齐、生产过程不透明、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等普遍问题,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隐患和产品质量风险心存担忧。规范化预制菜产业,不仅应当在生产行为上加强监管,严格践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规范的同时,更应当从源头治水,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规则。

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消费者遇到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优先采取措施中,33.26%消费者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29.78%消费者会选择与商家协商赔偿,18.48%消费者会选择向第三方平台投诉,17.39%消费者会选择找购买平台介入,协助解决;1.09%消费者会选择不采取措施。

近年来,新疆积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出台《自治区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试行)》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将预制菜的主要类型确定为冷藏即食预制菜、冷藏非即食预制菜和冷藏即食蔬果,并就预制菜定义、分类、生产场所、储存条件、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诸多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不久前,新疆预制菜行业首批团体标准《预制菜》和《预制菜保质期通用规范》已完成公示并发布实施,为预制菜生产过程与评价标准提供了规范参考。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中国预制菜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客观、多角度地对中国预制菜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预制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链已逐步完善 网络安全产业现状分析

12月8日,为了规范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

近几年蓝月亮集团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洗衣液行业市场分析

洗衣液行业市场分析洗衣液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洗衣粉,肥皂类同,有效成分都是表面活性剂。区别在于:传统的洗衣粉,肥...

目前来看国产医疗电子正值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医疗电子产业医疗电子是医疗器械行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以现代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为基础,是同时将医学、机械、...

微波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微波炉产品智能化水平将大大提高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寻求更为舒适的生活。微波炉作为厨房家电产品...

2024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新疆新能源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

新能源发展的新动能蕴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途上,集中呈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图景中。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

黄金衍生品行业发展前景研究:黄金实物需求量逐步增加

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一员,衍生品市场承担着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在资本市场建设中起着举足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