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监测工作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监测质量与检测技术手段密切相关。目前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卫星和航空遥感系统;船舶、浮标、潜器、海床基、台站等自动监测系统;采样和分析系统。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风险监测、海洋环境监管
深中层水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其鱼类生物量是全球每年捕获鱼量的100倍。该水域连接着浅海和深海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海洋养分循环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深海采矿很可能会影响这些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管理局要确保海洋环境免受与采矿有关的活动的有害影响,但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采矿对深中层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科学证据。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环境不被污染,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繁殖的质量和数量,而且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为海洋能源等开发提供监测数据等。同时,我国是海洋灾害高发地区,加强海洋预报预警监测,可以尽量趋利避害,维护海洋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海洋监测工作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监测质量与检测技术手段密切相关。目前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有:卫星和航空遥感系统;船舶、浮标、潜器、海床基、台站等自动监测系统;采样和分析系统。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风险监测、海洋环境监管监测、公益服务监测4个方面。
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1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634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0%、33.4%和61.6%。
海洋的总体面积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众多矿物能源、海水能源以及生物能源蕴含其中,这些实际上能直接或者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帮助减轻陆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人均资源占有量达不到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中国,更要注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包括监视性监测、海洋资源监测、海洋权益监测、基线调查、常规监测、定点监测、应急监测和专项调查等,总体来说也可分为以下四种:海洋基线调查,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研究性监测。
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编写的《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面积同比增加1730平方千米,超标指标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100平方千米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8个海湾三季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
《公报》同时指出,193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等指标时有超标。442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中,个别点位总磷、悬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标存在超标情况。
海洋是一个动态、连续、边界模糊的时空信息载体,海洋数据涵盖了海洋遥感数据、海洋水温数据、海洋气象数据、海洋化学数据以及海洋生物数据等多种类型,每一大类中又包含诸多细分的小类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主要通过海面、海底、水下、卫星遥感等监测设备采集。
由于海洋的变化是动态且连续的,加上数据采集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海洋数据采集周期逐渐缩短至以时、分,甚至以秒为采集时间单位。这使得海洋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管理 复杂、海量的数据需要海洋、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人员,这已成了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国有关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主要以污染监测调查为主,同时兼并污染与生态长期或短期监测为辅,结合相关海洋工程、开发业务,建立多参数、长期、立体、实时、有效的监测体系。
福建东临台湾海峡,海域面积广阔,20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蜿蜒漫长,总长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深水港湾22处。岛屿星罗棋布,大小海岛2214个,海岛总面积约1156平方千米。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赋予了福建“港、渔、景、涂、能”五大优势。
福建海洋生态环境66个监测点位的格局持续了十几年,随着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福建海洋环境监测布局逐步优化。2015年增加至90个监测点位。“十四五”以来,福建形成目前的142个国控点位、93个省控点位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监测点位布局一步步趋于合理,正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助力。
海洋除了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外,也承载着重大的经济意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2030年海洋经济展望》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达到3万亿美元,海洋产业在增加值和创造就业方面的表现将胜过全球经济整体的表现。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强化精准治污,要以近岸海湾、河口为重点,分区分类实施陆海污染源头治理,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陆海统筹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更加注重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着力构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恢复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强化海洋生态监测监管,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
查看详情
在《关于有序开放自然水域、加强水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水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提案》答复函中,国家体育总局...
光通信系统是以光信号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电光转换,以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按照在信息流中位置,...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普及应用,全社会数据流量和算力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同...
当地时间29日,世卫组织表示,抗肥胖药可能首次被列入该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用于指导中低收入国家的政府采购决策...
(29日),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
曾经“人才济济”的券商净利“百亿俱乐部”,遭遇大减员!3月30日晚间,15家A股上市券商集中发布2022年年报。叠加前期1...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