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称,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此次投资是为推动公司锂电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原材料供应。
近年来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一个重大命题随之浮现:其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原料回收、再加工及利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其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在看似无用实则价值多多的新领域掘金。
宁德时代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广东佛山投资238亿元,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涵盖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的回收、三元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负极再生石墨制造等项目。
宁德时代称,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和利用,将是动力电池原料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此次投资是为推动公司锂电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并保障原材料供应。
就在2022年12月,旺能环境、骆驼股份、腾远钴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透露公司或相关下属企业被列入工信部《符合企业名单(第四批)》。前述名单被业内俗称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白名单”,上榜企业被视为行业正规军。“白名单”于2018年9月初次发布,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华友钴业旗下华友钴新材料、格林美旗下格林美新材料、厦门钨业旗下赣州豪鹏、光华科技等5家企业拔得头筹。截至目前,白名单企业已发布4批,累计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已超80家。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回收正成为一个政府导向明显、众多企业参与的新兴行业。随着动力电池装机大规模放量,锂资源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价值得以凸显。有动力电池回收商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部分电池的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在2021年最低是60%左右,2022年普遍升到100%以上,甚至有些废料价格飙升超过200%。
多家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预计将升至约78万吨,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27.7%、55.5%、28.7%、47.9%,而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也就给企业参与带来了强劲动力。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此次宁德时代238亿加码动力电池回收,也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规模化投资阶段。
此外,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也开始入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比亚迪早在2018年就与铁塔公司合作,将回收的比亚迪电池用做基站储能备用。爱驰汽车2022年与天奇股份及其参股公司上海万高签署协议,三方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运营及售后服务体系。部分外资车企如大众、丰田、通用等,也纷纷通过自建或合作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与此同时,主管部门也在连续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政策加码,2022年9月,工信部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动力电池回收国标及行标的制定,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具规范性、标准化的运营体系,改变之前存在的企业“小散乱”及无序经营等问题,通过电池回收循环再利用缓解资源短缺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带动动力电池
1月29日消息,乘联会发布了《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721.9万辆,同比增长97.5%,累计渗透率达26.3%;其中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81.0万辆,环比增加7.1%,同比增长56%,渗透率环比升至33%。
2022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一路高走,由此也带动上游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6.1GWh,同比增长37.9%,环比增长5.5%;2022年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
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68.1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46.9GWh,占总出口68.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20.9GWh,占总出口30.7%。
从材料方面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在短期内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市场份额超越三元锂达到55.6%。电芯材料价格在2022年年尾又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低成本电池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增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能量密度偏低、受低温影响大的劣势。而随着目前先进的热管理技术的应用,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产装差”扩大近3倍,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之间的差额为251.3GWh,扣除68.1GWh的出口量后,依然有183.2GWh的差额,若这部分电池全部为库存电池产品,那么库存电池就达到了全年电池装车量的62%。
作为对比,2018-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差额分别为13.58GWh、23.17GWh、19.75GWh、65.19GWh。也就是说,2022年一年时间里,库存电池产品数量翻了近3倍,远高于此前同期的电池产量或装车量。
对此,有分析指出,动力电池企业库存量增加,一方面是近两年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使电池制造商和整车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导致电池厂商和整车厂超前生产,提高库存量,以应对原材料继续涨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火爆,动力电池需求攀升,企业提前备货,使得库存水平再度提高。此外,在全球电动化背景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繁荣发展,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动力电池出口数量持续上升,使得产量与装车量之间进一步存在差距。
对于制造业而言,“产装差”虽是正常现象,但是2022年较大的差额还是不免引发业界对于产能过剩风险的担忧。
据了解,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分别代表着动力电池厂商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期以及当月新能源汽车的景气情况。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则代表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预期水平和现实情况的分化。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扩产潮。一方面,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充产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下游车企入局上游电池领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超过6480GWh,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超80家电池、汽车领域厂商在国内外的近250个项目。
在动力电池的核心部分电芯企业的配套情况方面,宁德时代2022年全年装机量突破120GWh,中高端市场领先优势明显。2022年全年电芯配套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但去除比亚迪自身销量拉动影响,前五位企业(排除比亚迪)份额相比2021年下降了2.6%。同时,行业腰部企业补充了市场活力。
得益于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在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赛道成为了最为火热的赛道,销量的持续走高,从而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产能过剩的风险。在上一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之间的差额为251.3GWh,扣除68.1GWh的出口量后,依然有183.2GWh的差额,达到了全年电池装车量的62%。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能在2023年得到改善,且能缓解整车厂的成本焦虑。
《2023-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
查看详情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1月21日—27日),全国揽投快递包裹量超7亿件。最新的数据显示,1月30日,全国货3...
螺旋藻以其全面均衡的营养和极高的防病保健价值受到全世界众多科学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营养学家和医药学家...
电磁线的概念电磁线是一种具有绝缘层的导电金属电线,用以绕制电工产品的线圈或绕组,其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效...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安全运行的基站,另一方面,基站监控系统的更新换代带来的是通信工程在安全下运行。充分...
近年来随着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我国卫星应用行业快速发展。由于卫星应用产业链涉及众多上下游领域,国家...
随着汽车行业的繁荣而兴起的,在汽车数量剧增的时代,传统的停车场、车库等设施因为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并已影响了周围...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