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方LNG运输船、22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烯运输船、新一代17.4万方LNG船、首艘智能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海洋石油123”……今年以来,造船行业捷报频传,一批具备高技术、高附加值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船舶相继完工交付。
从国产大型邮轮建造扎实推进,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彰显出蓬勃活力和强大韧性。1至8月份,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68.8%和53.9%,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方LNG运输船、22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烯运输船、新一代17.4万方LNG船、首艘智能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海洋石油123”……今年以来,造船行业捷报频传,一批具备高技术、高附加值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船舶相继完工交付。
9月12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码头,完工试航圆满成功,向着年底交付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自2019年10月首艘大型邮轮开工点火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外高桥造船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先后攻克了邮轮重量控制、振动噪声、安全返港等关键设计技术,有力保障了建设的顺利推进。
先行一步的LNG船领域正加快成长。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沪东中华、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门和江苏扬子江船业为主的大型LNG运输船建造企业集群。今年1至7月,我国承接大型LNG运输船18艘,占全球总量的35%,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有序推进,建造效率稳步提升。
走进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智能薄板分段车间,大片厚度仅6毫米的钢板被送上生产线,经过矫直、清边、切割后再进行激光拼板、等离子切割。随后,智能机器人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三维分段模型,对钢板进行自动化焊接。整条生产线,就像一台巨型船体“打印机”。
随着油轮市场的复苏和船东对未来的信心恢复,中国造船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繁荣。由于造船周期滞后于航运周期,所以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新船的制造周期通常为2至4年,因此新船的交付高峰往往出现在获得订单后的2至3年间,船企头部在本轮周期中受益显著。
今年油轮巨头纷纷下单,2023年前4个月新船订单增幅超过四倍,油轮再度成为造船市场的热点。此外,全球大型油船船队的平均船龄目前达到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将进一步支撑未来油船的新船订单增长。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5月6日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达到772点,较去年同期增长65点,同比增长9.2%;相较于去年四季度的764点,增长了8点,环比增长1%。预计2023年二季度,国际新造船市场将保持活跃,造船企业的产能利用将保持良好水平,CCI有望继续增长。
船舶制造业有一套成熟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可自由流通的市场,无论是新 船还是二手船都有明确的估值(航交所或者经纪机构根据船级社检查的船舶使用情况出评 估价)。因此,在航运牛市期间投机资金对造船业的周期有推波助澜作用,例如被疯狂炒 作的二手船价将对新船价格有一定的预期指导作用。“量”与“价”的共振导致船价剧烈 波动,在景气上行时,行业表现为“量价齐升”,在周期向下时,表现为“量价齐跌”。
造船周期滞后于航运周期:通常在航运业高度景气,船东大量盈利的时候,造船厂会 获得大量的新船订单。而新船制造周期一般为 2-4 年,因此新船交付高峰一般在获得订单 后的 2-3 年,若期间全球经济和航运存在大幅波动,则会造成供需错配的局面,运力的大 量过剩将导致航运业进入长期萧条。因此,行业存在典型的“繁荣-衰退”的巨大周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目前,全球活跃船厂(年内接获新订单和/或交付新船的船厂)数量为274家,比2020年增加了4家,但仅为2007年最高约700家的40%左右。截止2021年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从2020年底的1.8亿载重吨(2003年以来最低数字)增至2.23亿载重吨。截至2023年1月8日,全球船厂手持订单3793艘,共计108622899CGT。据预计2023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1亿载重吨的历史较高水平,新接订单量低于1亿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2亿载重吨以上;我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约4000—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
在经历了2020年的下滑之后,全球经济反弹,原材料和货物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推动运价飞涨,尤其是集装箱船和散货船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从2020年的1058艘7500万载重吨急剧增加到1765艘1.32亿载重吨,创下过去10年来的次高纪录,仅次于2013年的1.41亿载重吨。新船订单量激增5700万载重吨(76%)主要是得益于集装箱船订单大增,达到5120万载重吨,比2020年的1230万载重的提高了3890万载重吨,涨幅超过300%,集装箱船订单量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散货船和油船。
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1%;截至2022年12月底,手持订单量105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2%。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5%、49.8%和42.8%,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分别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数达到了925万载重吨
2023年的前两个月,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数达到了925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2.8%,远超日韩,至今已经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是在完工量、新接订单以及手持订单这三个造船业最重要的三大指标上全部领先。
除了市场份额外,中国还做到了美欧日韩船舶业都没做到的事情。
2023年年中时,中国承建的大型邮轮就将出坞,届时我们就同时集齐了航母、LNG船、大型邮轮三大造船明珠,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能同时建造这三种船舶的国家。中国船舶不管是产量还是技术上,都已经是船舶业最耀眼的明星。
工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均位居世界第一。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在国际船舶低碳减排政策驱动、旧船替换需求的影响下,造船业有望迎来长期的确定性景气度。
工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9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其中海船为308万修正总吨;新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0%,其中海船为736万修正总吨。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其中海船为5221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1.0%。
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0%、62.1%和45.3%,均位居世界第一。
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243万修正总吨。其中,我国船企接单量为95万修正总吨,以3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表示,一季度,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72.9%;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70.8%;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60.7%。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全球船舶平均拆解船龄为25年左右,上一轮交付高峰换船周期来临,同时环保政策或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替代需求。2023年“扩张”和“替代”两大需求共振,有望推动造船行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订单充足迎利润释放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0%,船企在手订单充足。
4月7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创下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
此次订单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据了解,这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一举跻身全球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俱乐部。
船企新接订单的同时,交付脚步也不断加快。3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为交银金融租赁和地中海航运(MSC)建造的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2号船“地中海塞莱斯蒂诺马雷斯卡”号交付、为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LNG运输项目建造的第三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昆仑”号交付;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为日本KUMIAI船舶株式会社建造的40000立方米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MGC)“MIRAI”号交付。
《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2023-2027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目前,全球活跃船厂(年内接获新订单和/或交付新船的船厂)数量为274家,比2020年增加了4家,但仅为2007年最高约700家的40%左右。截止2021年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从2020年底的1.8亿载重吨(2003...
查看详情
中间相炭微球(简称MCMB)是沥青类化合物热处理时,发生热缩聚反应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的中间相小球体,把中间相小球从沥...
在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E/E架构的升级路径将体现为:分布式(模块化→集成化)、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中...
到2035年,全国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一倍。截至目前,全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为5%。9月29日,广东廉江核电项目1号机组核岛F...
SOA带来软件新机遇,软件定义汽车成发展趋势。集中式的E/E架构是软件定义汽车得以实现的硬件基础,SOA是软件定义汽车...
负极材料,则是指电池中构成负极的原料,锂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
负极行业高度聚集,国内竞争格局逐步走向“四大多小”,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竞争格局略微有所变化,“四大多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