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结果页

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结构占比情况分析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甜味剂作为软饮料中的重要添加剂,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甜味剂不仅赋予饮料甜味,还具有许多其他功能,如提高口感、延长保质期等。

根据营养价值和甜度,甜味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最常见的分类方式。营养性甜味剂通常含有一定的热量,如蔗糖、葡萄糖等;而非营养性甜味剂则不含热量,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此外,根据来源,甜味剂还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中国甜味剂行业现状

在食品行业中,低糖或无糖的饮料已经越来越受欢迎。这种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糖是不必要热量和体重增加的主要来源。因此,使用低甜度或非营养性甜味剂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代糖生产国,其复配、多元化糖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代糖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但能满足食品加工要求并获得安全性评价的甜味剂产品仍然有限。在中国,非糖甜味剂共有20多种可添加到食品中,其中高倍甜味剂有十几种。全球范围内的情况也相似。

代糖的生产仍然以人工合成为主导,而中国在这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产量约占全球75%。虽然人工合成代糖的减糖性能已经达标,但仍存在安全问题隐患,部分产品的甜味口感还原度较低。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甜味剂陆续发展出了多种产品。高倍甜味剂中的天然提取甜味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补充。现在,代糖大多采用复配使用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口感和效果。近年来,高倍甜味剂和低倍甜味剂的增长迅速,推动了甜味剂的复配更加丰富。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甜味剂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甜味剂产量约为26.9万吨,同比增长6.32%。分析师预测,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9万吨,到2024年将达到31万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甜味剂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结构

在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类。其中,合成甜味剂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52.38%。这主要归功于其高甜度、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它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天然甜味剂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占比达到29.41%。天然甜味剂来源于天然植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提取物等,具有天然、低热量、安全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糖醇类甜味剂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为18.21%。糖醇类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等,具有较低的热量和甜度,口感温和,满足了消费者对低糖、低热量的需求。

总结来看,甜味剂市场的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各有千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天然成分的偏好,市场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多甜味剂行业深度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甜味剂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煤制乙醇行业投资价值研究:煤制乙醇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乙醇的生产主要有糖类发酵、石油裂化催化以及合成气羰基化等路线。然而,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发酵法制乙醇...

近日多家银行火热营销100万元至200万元的大额消费贷产品 我国消费贷产业现状分析

近日,多家银行火热营销100万元至200万元的大额消费贷产品,主要面向客群有房贷客户、新市民、高级人才等。而从大额消...

2024年水产养殖业有望迎来景气复苏​ 我国水产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升级,品质生活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民以食为天,尤其是...

钢铁市场在预期与现实中反复震荡 钢铁行业市场机遇深度调研2024

全月运行态势算是基本符合冲高回落的预期,降息降准的预判及其影响也基本兑现(下旬的反弹),只是些许的遗憾是,利好...

智慧居家医养服务 智慧家居行业市场机遇分析2024

居家养老需求亟待满足。近日,环球医疗表示,其正在以旗下60余家医疗机构为基础,通过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手段,构建智...

中国婴儿服装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精细化育儿趋势下,传统母婴产品正在走向升级

近两年,随着“新零售”升级,中国的服装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95后、00后成为了新生消费主力军,生长环境优渥的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05036522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